分类: [情感屋] |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虽然小儿已过了儿童的年龄,即将奔赴高考考场。但回忆起他儿时一些趣事,至今仍会忍俊不禁。
儿幼时,刚会扳着手指数数,就能活学活用了。一天,一家三口去奶奶家,下了车,在穿过一条人来人往的街道时,儿忽然叫:“奶奶,奶奶”。顺着儿手指望去,果见母亲在街边和人聊天。我们夸儿眼力好,小儿自豪地说:因为奶奶和别人不一样,奶奶的脑门上有三个“一”。
儿幼时喜读书(当然是图画书)认字,两、三岁时已比同龄孩子多认很多字。凡是碰到认识的字,一定会大声读出来。一次,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个悬挂在车上的广告,大概是宣传治疗神经衰弱一类的药品,其中描述症状时有一句“幻听幻觉”,于是就大声念道:“幻听幻觉(jiao)”,把幻觉的“觉”读成睡觉的“觉”,周围乘客不觉莞尔。
像其他同龄孩子一样,儿幼时善于模仿。记得当时电视正在上演《雪山飞狐》,就央求奶奶做了一个白色的披风,于是整天模仿武林人士,身披披风,手持木剑,在床上施展武术动作,嘴里还不时发出“嘿嘿哈哈”的声音。可怜那张床不得不提前下岗了。
儿性格偏于内向,但又争强好胜,凡事不敢争先,但也不甘落后。一天从幼儿园回来,神情沮丧,说被罚站了。问之原因,原来班主任老师早上上班途中买的早点,没来得及吃,就带到班上,放在一边去洗手,等出来一看,一群小朋友早已大快朵颐了。妻责备道:是你带的头吧?回答:我是第三个冲上去的。
一次,妻出差回京,我带他到北京站去接站。因天黑,出站人多,怕错过,就让他骑在我的脖子上望,“坐”得高看的远嘛。半晌不见妻出来,我就提醒他:注意看着点啊!结果他说:看什么啊?我晕。
儿小学升初中时,到一个著名中学去参加面试。行前,妻和我设想了老师会问到的各种问题,告诉他如果问这个问题如何回答,问那个问题如何回答。他胸有成竹地说:全记住了。轮到他时,老师刚开口问了一个问题,结果他就一股脑把我们教他的话全说出来了,妻和我当场目瞪口呆。
现年满18的儿子对外国电影,尤其欧美影片情有独衷。如果你问及缘由,他肯定会说出一段他的“心酸史”。原来儿上小学一年级时,我去英国作访问学者,家里只妻儿相依度日。每天晚上和休息日,儿就会守住电视看动画片。当时家里只一台电视机,儿占着电视不放,这让酷爱外国影片的妻常常对着电视节目单上的预告心痒不已。但无论如何威逼利诱,儿软硬不吃,妻无可奈何。一日,趁儿如厕之机,妻赶紧看几眼一部向往已久的好莱坞大片。儿回来,自然又要换频道,妻灵机一动,说:“你看,这是英国的电影,没准咱们还能看到爸爸呢。”此招甚灵,儿果然不闹了,老老实实坐在那里,目不转睛地在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中找爸爸,一坐就是一个多小时。从此,每当有妻心仪的影片播放,妻就说是英国电影,让儿子注意找爸爸。儿则每次都会舍弃自己喜爱的动画片,聚精会神地看着一部部欧美影片,屡试不爽。当然,一直到一年后我回国,儿子也没从电视上看到我的身影,但也培养了儿子喜爱外国电影的兴趣。只是10年过去了,已上高中的儿子现在想起还时时“找补”妻几句,说妈妈利用他的年幼无知欺骗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