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
---林语堂《苏东坡传》卷尾
刚刚看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的最后一句话,居然忍不住热泪盈眶,并不是伤感,而是巨大的温情和感动.虽然这样的简淡的语言,却是整本书对苏东坡一生最好的诠释和最高的敬意.我相信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感情,从这本书的所有的只言片语中都能感同身受.而随着林语堂的行云流水般的描述,近千年前的苏东坡的肖像也无比生动的浮现在我的面前,仿佛身边挚友般触手可及.
我想林语堂之于苏东坡正是抱持这种知己般的欣赏与亲近,正如他的序言里说的:---“知道一个人,或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对他是否有同情的了解.归根到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了解我们真正喜欢的人.我认为我完全知道苏东坡,因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为我喜欢他.”
我实在很喜欢林语堂这段话,这本《苏东坡传》无疑是我看过的最动人的传记,而打动我的不仅仅在于苏东坡的伟大,更在于林语堂流淌在字里行里的中国文人之间惺惺相惜的情感.也只有这样的表达方式,才能让人读出那些乏味的历史年谱里最鲜活的人生.
且放下林语堂,来说说伟大的苏东坡,我从小到大就对这位大文豪充满敬意,也能背他不少的诗词绝句,只觉得他的文字闳深又壮丽,文思巧妙又浑然天成,流露出时而天真时而深沉时而超然尘外的不同意境,总是能让人掩卷时微笑又惊叹.
而他的人生更是书写了比他的艺术成就更伟大的篇章,从青年以天才之态惊世出仕,到得意时候突遭文字狱案的惊惶,到黄州流落时“夜饮东坡醒复醉”的陶然忘忧,到返京后享尽荣华﹑倍受恩宠,再到暮年时流放蛮荒的凄苦……东坡的一生无疑是传奇的一生,正所谓“身世浮沉雨打萍”,但是他始终没有随波逐流,没有心灰意冷,“此心安处是吾乡”,他以最大的乐观努力在逼仄的现实中努力的吸收一丝丝新鲜的空气和一缕缕温热的阳光,从而保留了内心世界的那一份安然和独立.
苏东坡一生不平,却始终充满了诗情画意,一如他优美的文字,
“不经历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苦难的生活把苏东坡从智者历练成了一位真正的强者,而他留给后人的不仅是那些充满生命亮色的作品,还有作品背后浸透着的生存的智慧。他似乎早已将经历着的大宠大辱,大悲大喜当作了上天的给予,而从容接受.所以他的人生时时温情而饱满。
真的很感谢林语堂的描述,让这位伟大的文豪走下了神坛,也走过了历史,微笑的站立在我的面前,既有道骨仙风又有烟火味道十足,让人无比钦佩更无比亲近.
最后摘一段林语堂对苏东坡的描写吧,这段话应该是所有评述苏东坡生平的文字中最经典的句子----
我们未尝不可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动派,是瑜珈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的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或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