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建处缘何成腐败高发区
(2015-11-19 11:50:35)
标签:
中南大学基建处腐败案 |
分类: 本博独家新闻 |
去年以来中南大学基建处至少一名处长三名副处长相继落马
高校基建处缘何成腐败高发区
2010年颁布的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包括完善大学校长的任命选拔,发挥学术委员会的学术管理、决策作用,加强高校办学信息公开,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这些改革遭遇既得利益的阻力。面对日益严重的高校腐败,这些改革不能再拖延了。
某年春节前,一名杨姓商人用一个袋子,装了一些猪肉、鱼肉、小菜,此外还用一个小袋子装了2万元现金,提着一起去“感谢”陈必华。
杨把袋子交给了陈必华,讲“乡里面杀了一头猪,带了一点肉给你。”当时他没有说里面放了2万元钱。
彼时,中南大学基建处副处长陈必华,对这样的“糖衣炮弹”早已毫无抵抗力。他打开袋子时发现了2万元现金,并予以收受。
11月18日,《法制周报》记者独家获悉陈必华一审判决结果。陈必华收受他人财物共计35.802万元,日前被长沙市望城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2个月,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8万元;陈必华的犯罪所得人民币35.802万元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陈必华的腐败之路绝非个案。据检方通报:去年以来,中南大学原校长助理兼基建处处长周建设,基建处原副处长贾荣强、原副处长魏伟均被检方立案侦查。
从全国的范围来看,基建历来是高校腐败的重灾区。着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高校领导因基建、招生等问题落马已不是一两例了,这些领域是腐败的高发领域。出现腐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权力缺乏监管。他认为,要治理高校腐败,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基建副处长的不归路
陈必华的腐败之路具有代表性,其主要在投标入围、支付工程款、工程发包、材料定价上为商人谋取利益。
2014年5月19日,陈必华在学校参加会议时,被纪检部门电话通知,随后被湖南省纪委调查组办案人员带走,要求协助调查有关问题。
次日,陈必华因涉嫌受贿等问题,被湖南省教育纪律检查工作委员会正式立案调查并实施“两指”。
“两指”措施,意即,纪检监察机关有权“责令有违反行政纪律嫌疑的人员在指定的时间、地点就调查事项涉及的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
“两指”期间,陈必华主动坦白其利用职务便利,收受他人贿赂的事实。
经法院审理查明:2006年至2014年1月期间,被告人陈必华利用担任原中南大学基建处综合管理科科长、综合科科长、新校区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副处级)、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任、中南大学基建处副处长(副处级),主管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职务便利,为他人在投标入围、支付工程款、工程发包、材料定价上谋取利益,非法收受多人财物共计价值35.802万元。
随着法院对陈必华的宣判,高校基建的一些“潜规则”也随之暴露。
2007年,一名李姓商人从陈必华处得知中南大学新校区综合教学楼(群)北楼的招标信息后,便挂靠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第一建筑安装公司,经过招投标承接到该项目。
在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因建筑材料、人工工资上涨、建筑面积增加等导致成本增加。李姓商人向中南大学相关部门递交了申请提高合同价的报告,但没有如愿解决。
为了在调高合同价的事情上得到陈必华的关照,同时也为了感谢陈必华在材料定价上的帮助,2009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开车到陈必华居住的长沙西湖丽景小区楼下,在自己车上送给陈必华现金2万元。
2009年5月14日,中南大学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召开合同价格调整会议。陈必华对李姓商人提出的要求给予了支持。
2013年上半年,中南大学委托湖南中技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对新校区化学楼电梯项目实施招投标,最终由樊姓商人挂靠的湖南力维电梯起重设备有限公司中标。
在公示期内,湖南豪迅电梯有限公司对结果提出异议。
2013年5月16日,经请示被告人陈必华,湖南中技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回复湖南豪迅电梯有限公司,仍维持原中标结果。
樊姓商人知道自己所代理的中标电梯为二线品牌,为了顺利实现合同的履行、施工和付款,减少障碍,2013年6月的一天,樊来到陈必华办公室,送给陈必华价值0.5万元的购物卡2张,共计价值1万元。2014年春节,樊某又到陈必华的办公室送给其现金1万元。
众多大学官员因基建落马
今年年初,长沙市人民检察院通报:2014年11月11日、2014年12月4日、2014年12月22日,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检察院决定,依法先后对中南大学基建处副处长魏伟、原副处长贾荣强,中南大学校长助理兼基建处处长周建设涉嫌受贿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案件侦查工作正在进行中。
综上,加上已经获刑的陈必华,去年以来,中南大学基建处至少有一名处长三名副处长落马。
另据《法制周报》9月10日报道,9月7日,中南大学原副校长胡铁辉受贿一案在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2007年至2014年,胡铁辉担任中南大学副校长分管基建工作。胡铁辉的落马,亦离不开基建。检方指控,16年间,胡铁辉利用担任原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中南大学副校长的职务便利,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承揽工程项目,涉嫌受贿192万余元人民币、1.1万美元。
2014年12月11日,教育部召开直属高校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鲁昕披露,根据2012年度全国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情况统计,基建工程案件占到总数的24%。
和社会上一样,高校基建工程领域中的“潜规则”充斥各个环节,包括招投标、发包分包、施工、验收、预决算和工程进度款预付等。为获得工程项目,一些建筑企业将工程总造价的一定比例(5%至10%),作为行贿资金列入支出预算,这已成为行业“潜规则”之一。
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安小予的落马,离不开基建。媒体报道称,在被查前安小予被认为是基建专家,他也是分管学校基建的副校长。检方指控,其在工程招投标、工程建设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现金、财物共计人民币353.4万元。
南昌航空大学原党委书记王国炎,在工程建设、人事任用、考生招录等方面滥用职权,为他人大肆谋取利益,收受贿赂600余万元人民币。
2012年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湖南工业大学原校长张晓琪,其落马也离不开基建。其判决书上,9个部分的受贿事实中,4个部分为基建工程方面的受贿,其金额占据其受贿总额约500万元的近83%。
专家
:亟需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着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高校领导因基建、招生等问题落马已不是一两例了,这些领域是腐败的高发领域。
熊丙奇分析,高校屡曝腐败丑闻,主要原因在于大学的决策权,集中在行政领导,不论是招生,还是基建、财务、后勤,以至学术决策,主管领导几乎都可一个人说了算,权力缺乏监督。
由于权力过度集中,决策不透明、缺乏监督,加上不少学校未实行民主决策,学校成立的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往往被沦为摆设。这样出事是迟早的。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今年4月份报道,我国2000多所普通高等学校、200多万教职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目前,在内部监督方面,高校纪检组织工作人员多从高校内部产生,受高校党委领导。换言之,高校纪委很难监督本校领导,监察室、审计处等监督部门,监督制约作用也有限,内部监督很难保障。
在外部监督方面,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及一些省属高校,主管部门都“鞭长莫及”,而当地教育、财政部门“既管不了它的帽子,又管不了它的票子”。
熊丙奇建议,要治理高校教育腐败和学术腐败,关键在于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具体而言,包括两方面。其一,淡化大学校长的官员身份,实行校长职业化、专业化、去行政化。其二,推进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分离,实行以教育、学术为本的管理。
他说,只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才能促进学校办学决策公开、透明,也只有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才能让学术、教育摆脱权力和金钱的腐蚀,让学术尊严、教育尊严重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