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相
(2023-10-15 19:28:10)分类: 子女教育必读 |
当前的教育体系更多的侧重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培养,但人生更多的是一个生命情感的体验,而教育在生命情感方面涉及的内容太少是非常缺失的状态。关键的人生理论课只能在毕业后的生活当中不断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成长,学校是无法提供的。
当前的教育现状是,老师会什么就教学生什么
或者教给学生的东西老师先学会再交给学生,教育就是传道受业解惑。但现在的实际情况都变化了, 网络上的资源太多了,多少大师专家的课都可以共享都可以学习,但学校就是不去那么做,还依旧按照原来的那一套去让学生参加应试教育。所以教育应该进行优化,变成需要什么,学生接触到了什么,就马上去学习什么,然后就是实践,去证悟。老师应该变成引导、监督、发现、辅助的作用。 每一个孩子都有具体的问题,如何结合的一个具体的孩子的问题提出其实有效的教育方案才是最关键的。
很多的家庭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导致的结果往往只会用家长的缺点去复制或者去影响孩子另外的缺点;比如用家长的奴性再去培养另外一个奴性的孩子,也使得孩子没有反抗的精神;再比如一个急性子的人,会容易对孩子喊叫,搞的孩子就很慌张,紧张的状态;
孩子仅有的坚强都容易被压制,使得孩子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一个规规矩矩的,不敢发言的人,人敢于做事的人。因为孩子总担心出错,总担心受到批评。
家长总不希望孩子去重复家长走过的弯路,总倾向于给孩子一个攻略或者是类似探险的地图。但实际两代人的环境都是不一样的,家长的经验也不见得就一定都好使。另外人生本身就是一个探险的过程,家长提供的太多,就变向的减弱了孩子的对待生活的能力以及探险能力。
教育的很多场景是让孩子去做家长喜欢做的事,去让孩子弥补家长自己没有实现过的缺憾;
教育变成了一种要求,这种情况并没有尊重学生个人的想法和意愿。家长给与孩子很多的寄托,这些寄托可能超出了孩子的能力,从而造成了压力。
素质教育往往也只是一个期盼是一厢情愿的事,因为受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提供教育的人,就如同一个人有病,得病的人是患者,而不是医生,患者有的时候比医生更知道这个药是不是管用。孩子更懂得自己,孩子之间更容易有共情。
教育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体验,很多事家长不能代替。很多素质的培养有教育的成分,更有天分的因素。作为家长我看到很多的素质都是孩子天生具备的,很多不具备的素质我也发现很难去培养。
关于家庭教育,我认为家长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首先教育好自己。家长能够做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已经是最好的家庭教育,而不是总是忧心忡忡的去给孩子更多的期待。做好自己就是,家长能够不要向孩子大喊大叫,动不动就发火,能够对孩子说话温柔,真正的关心孩子的内心需求,倘若他们想玩,就提供环境去玩,一起玩。教育就是提供支持和创造环境;
关于家长的爱应该这样定义。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 爱是不催促,爱是不他夸(总夸别人家的孩子),不抓狂(对自己的孩子某些缺点过分的放大而抓狂),不做打骂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孩子的恶,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
很多家庭教育无非就是让孩子去做家长要求做的事情,无非就是认为孩子没有自控能力,让孩子规规矩矩的。但是学生需要玩儿,需要有天性的释放,不能因为学习影响孩子的天性。特别老人带大的孩子更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家长更多要求一个孩子去学习,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比学习更重要的内容,比如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环境生存能力、遇到突发问题的解决办法、发现的能力,如何交往,客服挫折的能力,心理认知能力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家长说了一堆理论有意义吗?当一个孩子没有这些能力,总说一些学习相关的东西有意义吗?没有这些能力,学习到的一些知识其实没有任何意义,学历分数就一文不值。
很多博士毕业了,还依旧啃老的人依旧很多很多。很多家庭,能够最终实现孩子能自理,能不啃老就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事,这是很多家庭的教育的现状。
我们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我们当前所处的这个世界,实在是有太多的维度了。 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圈子(世界)里面,我们和其他的圈子(世界)几乎没有啥交集。
我们的世界是有边界的,有时候会跨界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时候跨界就开阔了眼界,当然遇到恶魔的世界就会发生一种灾难。所以我在想,我们孩子的教育,应该注重一些其他方面的东西,
比如如何认识这个世界,如何控制自己的欲望,如何约束自己等等。
我们需要在意的应该不是眼前的分数,我们需要在意的是更长的未来。我们关注的应该是成长。
前一篇:同老人共同生活需要懂得的道理
后一篇:当前社会环境现状自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