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出世的态度,入世做事

(2023-06-18 15:55:52)
分类: 历史*地理*文化
人生活的过程就是修心的过程。 

中国哲学是人生的哲学。中国人自古以来追求人生能够“安心立命”。但是我们都有一颗“无限心”,总是有着无限的欲望,但是现实中的事物却是有限的。因此,无限心永远无法安顿在现实中有限的事物。王德峰提到安顿“无限心”的两个步骤:出世;入世。我们只有先出世,才能安顿我们这颗无限心;然后我们一定要入世,不然我们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先出世,再入世,正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中都提供了出世的方法。

孟子、佛学都为阳明心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材料。王德峰认为孟子的学说是心学的开端。孟子认为人心有四个善端:恻隐、羞恶、辞让、是非。《金刚经》的中心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趋利避害,这个时候我们进入了功利的境界,佛家称为心之失。“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也是说要找回我们失去的心。

这个就是生命的本质。所有的生命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其实和贫贱并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大家面临的问题是不一样的。但都需要面临问题,解决和处理问题,都需要解决自己生命的情感问题。 没有固定的标准。生命的体验问题,是生命的态度问题。 这里面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太入境, 太注重在乎结果。会太容易纠结在整个过程以及结果的过程中,不能自拔。生命真相/智慧就如此的被遮蔽了,被掩盖了,看不到生命的光芒以及力量所在。 所以一个人真的需要有出世的精神/思想 只有这样,我们先把自己看出本来就不属于这个世界,我们就是来逛一下的,看看的,都是云烟,没有啥真正的属于自己,属于的只是自己的关于内心的感受。

当然我们做事总是需要有方法,我们总有想法有有相对丰富的感受, 我们希望有更深入的体会,这样就需要去经历事情。但一切就如同是梦境一样, 可以是真实的,可以是极度超出自己想象的,有各种可能的结果,太入境就更容易侧重于过程的评估,执着于过程中的体验,为概念所迷惑,一切都处于内心的判断,执念,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标准, 也没有什么是永恒的。有着这样的心态做事,也就更加的轻松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