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门悟道
朱门悟道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628
  • 关注人气:8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是心

(2022-12-14 12:17:13)
分类: 养生之道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1)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译文:孟子说:“仁是人的本心;义是人的大道。放弃了大道不走,失去了本心而不知道寻求,真是悲哀啊!有的人,鸡狗丢失了倒晓得去找回来,本心失去了却不晓得去寻求。学问之道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把那失去了的本心找回来罢了这里的心到底是什么 ?很多修行的人共同追寻的一个问题,终其一生要找到的一个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 显然这颗“心”绝非一两句可以解释清楚的。

很多事还是需要从生活的实际出发,从现实出发,更容易理解。 对于更多的人来说,讨论这些干巴巴形而上的东西,可能会有些太抽象了。比如我们说资本这个概念,就相对觉得抽象,钱上升到一定的层次才能称呼为资本, 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就是钱,就是利益,就是得失而已;同样我们现在说“心”,不是简单的心理活动,不是意识状态,不是思维,不是情绪,就如同波和水的关系一样, 心是这里面的水,刚刚说的所有的那一切都是波动而已。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心就是其生命的本质,说的就是本我。 我们人的心,有“”“”的双重属性, 是看不到的混沌的状态, 是一种集主观和客观与一体的集合。

心,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就是一种波粒二象性,也是一种能量。当我们遇到的刺激的时候, 情绪处于波峰和波谷之间,那边这个时候就更容易通过这剧烈的波动,看到背后的本质,更容易看到本我。尽管人们追求“中和之气”,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但倘若人们一直保持这种状态(其实是不存在的),我觉得未必就一定是最好的状态,这样就会导致我们的情绪的波形太平坦了,反而不能认知到情绪背后的本我。相反拥有了这样的一种剧烈冲突或者心理的刺激,终于有一天恍然大悟,如同当头棒喝一样,认识到了本我,就此看到了最本质的内容,就是我们所说的“心”。

所以一个人不是光靠内心的修炼就可以认识到这颗“”,需要在世上磨练才可以,需要在冲突中去发现自己,这就是王阳明说说的知行合一。否则就是 枯禅, 是一种心理的游戏,是不起作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