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圣人的中年是怎样的状态

(2022-07-12 10:34:09)
分类: 历史*地理*文化

想想看王阳明, 杜甫,李白, 苏东坡, 45岁前后他们都在干啥,他们又有着怎么的人生境遇和感悟。

苏轼45岁,因为“乌台诗案”,苏轼险些丧命。他在狱中写了给弟弟安排后事,可见当时情况的严峻。幸运的是,在友人们的营救之下,苏轼最后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劫后余生”的苏轼,来到了黄州。《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45岁被贬黄州两年余,虽然也有一些愁绪,但更多表现出的是豁达的情怀,他游山玩水享受人间,一日来到黄州城外赤壁矶,忽然发觉年华易逝,时光如白驹过隙小桥流水一般蜿蜒流去。心情顿感怅然,作下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开始粗衣步履、融入自然,在田间小道享受生活之美,领悟人生真谛。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代: 苏轼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由这些诗可见,苏轼这个时候,完成了思想的再一次突破和升华,也正是因为这件事触发了苏轼更多的对人生的感悟,成就了一代词仙。

45岁,王阳明出任南赣巡抚,一干4年多,功德卓著。47岁赴南昌平息宁王暴乱,居功至伟。崇山峻岭间,一支3万余人的部队,脚步轻快地行进在凯旋的路上。他们的脸上,无不带着胜利的喜悦。只有他们的首领,在短暂的欣喜之余,内心却涌现出极其复杂的心绪。没有人注意到,傲然骑跨在战马上的他,在马蹄声声中,轻轻地叹了一口气,并喃喃自语: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位陷入深思的将领,就是南赣巡抚王阳明,这一年他46岁。就是从那时起,赣南这方大地,渐渐成为他立德、立功、立言的重要精神高地,也成为他“文治武功”的实践之地。

李白: 长安三年仕期:42岁-44岁   有考证,李曾两长安,开元后期次,但功返。天宝元年可能由于真公主、吴筠、贺知章等的推荐,召长安作家供奉翰林。李恃太,理准备,依旧纵酒狂歌,桀骜不驯,后受排挤,赐放还。长安在李中很重要,使其后的创作有着强烈的思想性和政治性。44岁-55岁再次游历期:离开长安,李开始漫游。在洛阳遇到了去长安的杜甫,杜随游历,有近年的交游(李有诗与杜,杜有诗赠)。之后,与武后时的宰相宗楚客的孙结婚。这期间,热衷于求仙访道。

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移家东鲁任城(今山东济宁),自己则继续往来各地,寻找政治出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他又举家南下,住到安徽南陵去了。不久,李白被朝廷征召去长安,临行时写的《南陵别儿童人京》一诗,表达了他踌躇满志和狂喜的心情:“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在长安,李白结识了任太子宾客的老诗人贺知章。贺知章对李白的《蜀道难》十分赞赏,“读未竟,称叹者数四”,认为此诗只有神仙才写得出来,因而称李白为“滴仙人”。《蜀道难》描绘了由秦人蜀途中的山川,一开头就以“噫呈*,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种充满磋叹的情调很快抓住了读者,中间以“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揉欲度愁攀援”等,竭力形容人蜀途中山川的高危险峻,再衬以“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的凄厉气氛,以及诗人的反复嗟叹,把蜀道的高危艰险渲染得十分突出而激荡人心。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进一步推荐,李白终于受到玄宗皇帝的亲自接见,并以翰林供奉的身份被安置在翰林院。翰林供奉的主要职责是为皇帝草拟文浩诏令之类文件。同时也迎合皇帝的兴趣,随时写些应景诗文。李白曾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向玄宗申述过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遗憾的是,这时的玄宗,已不是早年那个励精图治,能够任用贤才的开明君主,而是已经变成贪图享乐,不问政事的人了。他把“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请将”.深居官中,沉溺声色。玄宗曾一度受重李白,目的是要他写诗作词,供自己享乐。当玄宗觉得李白好言政事,不满足于当驯服的御用文人时,就疏远了他。 从李白方面来说,玄宗之所以疏远他,与他那傲岸性格有关。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这种无视封建秩序的叛逆精神,显然是统治者所不喜欢的。相传,玄宗在便殿召见李自时,李白曾让高力士为他脱靴。高力士是最有权势的一个大宦官,为解“脱靴”之恨,他挑拨杨贵妃说,李白《清平调》词中的“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二句,“以飞燕指妃子,是贱之甚矣!”使杨贵妃由此深恨李自。他们都是玄宗最宠的人,在玄宗面前进谗言,自然会影响玄宗对李白的看法,何况对他进行中伤的,还有驸马张*等人。 权臣贵成的谗毁,玄宗的疏远,使李白很苦闷,发出“行路难”的感叹。天宝三载春,李白知道自己留在长安已不能再有所作为,于是上疏,“恳求归山”。玄宗没有挽留他,而是“赐金放还”。 李白在长安实际上只有一年半时间。这期间,他亲眼看到朝政的黑暗腐败,以满腔忧愤写下了许多揭露和批判现实的诗篇,如《古风》第十五首,谴责统治阶级“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天宝三载,李白在东都洛阳认识了比他小11岁的诗人杜甫。杜甫“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其抱负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与李白意气相投。他们情同手足,“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 和杜甫分别后,李白又在漫游中度过了1O年。这时,他因夫人许氏早已去世,又在广州梁国(在今河南开封)与相门之女宗氏结婚,并常住于此,所以他说:“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国”。以梁园为中心,李白往南到过越中,往北去过幽州,有不少地方,如金陵等地,则是旧地重游。他的漫游,一是求仙访道,一是欣赏大自然的美。他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人名山游。”此外也是寻求为国效力的机会。他在《梁园吟》中说:“东山高卧时走来,欲济苍生应未晚。” 这个时期,朝政更加黑暗,把持朝政大权的宰相李林甫,大兴冤狱,打击迫害正直贤能的官员。目睹国是日非,李白内心的痛苦也与日俱增。但他决不向权贵屈膝,在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他写道:“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的高尚人格。他还写了许多揭露和鞭挞黑暗现实的诗篇。《远离别》对玄宗宠信李林甫等奸臣,大权旁落,提出警告:“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北风行》批判了安禄山“欲以边功市宠”而挑起的对奚、契丹等少数民族的战争。

李白“《临终歌》(唐)李白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何等之精神境界。

从“安史之乱”爆发的第年,杜甫虚岁45岁,在投奔新皇帝唐肃宗的途中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被迫做了伪官。半年后,他潜逃凤翔,找到了唐肃宗,这经历,被称为杜甫的“陷贼时期”)和为官(公元 756年759 年,45 岁48 岁)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代表作《夜》、《夜忆舍弟》。
《夜》杜甫1
[唐]杜甫
  戍断,边秋雁声。
  露从今夜,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家问死。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