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是一种病——债世
标签:
邱锶云南 |
分类: 邱锶原创散文 |
风又起,吹动春城大街小巷粉红或粉白的花枝,街道两旁的树木如约转绿,已无心情再去欣赏风景,生活已固化为单一的格式,无论春夏秋冬如何幻变,生活的本质依然是赚钱还债再赚钱再还债,与花开的颜色无关与天空晴朗或昏暗也无关……
70多岁的父亲在前年和我说,你吃的苦我没叫你去吃,70多岁的母亲在去年和我说,说到底就是家里穷啊……于是从去年起我就再没和父母聊过生活的开支及各种压力,只是在节假日尽量带着母亲到老家周边走走,哪怕就一天,也能让她从重复而辛劳的家务中解脱出来。
大儿子大专毕业了,漫无目地的到处寻求出路,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前前后后转款给他8000多元,大儿子始终没有明白他需要独立生存了,不能再期望父母没完没了转款给他了,上个月我把大儿子赶出了我的工作室,让他自己去外面租房住,体会一下房租占了工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尴尬,这个决定显然是狠心的,狠心也没办法,父亲和母亲对我说过的话,我一字不变的转述给他——要说错,有什么错,就是我们太穷了。
贫穷是一种病,一种魔咒,如果没有遇到现任妻子劲梅,我极有可能在某个不知名的边境乡镇苟且偷生,偶尔悄悄潜回故乡看望父母,人生的版本定格为一个不安分的自作自受的男人,妻离子散,孑然一身。当年从广电局辞职的原因有些复杂,但离不开想多赚点钱的念头,只是这个念头太天真了,世界很大,但留给农村孩子及安稳心态的人的机会并不多,社会是由阶层叠加而成的,哪怕只是往上爬上了浅浅的一层,人生的境遇就会大不相同了。
我承认我变了,由愚善变得冷静,签了与原生大家庭的分家协议后,我反而变得轻松了,那是一个善良但纷争不断的大家庭,从小到大充斥着客气与抱怨,离开原生大家庭和劲梅生活10年后,我终于改变了原来的不良习性,不再随意发火与摔东西,我很喜欢现在和劲梅一起营造的家庭氛围,包容、理解与相互鼓励,每天看着小儿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有的错误是无可弥补的,我不能容忍的不是因为大儿子毕业后还没完没了地要钱,而是他玩世不恭不求上进的心态,贫穷是没有理由惬意而活的。
如果从18岁参加工作算起,30多年来,没有哪一年不欠债的,或多或少而已,穷,是对以往人世的刻骨感受,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五十知天命的当口,我们都会反问,我们都勤劳善良,守法节俭,却为何负债几十年……
摆脱贫穷是一个很复杂的命题,记忆中父亲在40多岁时便不再接泥瓦活,静心在家种他的三分田地了,家里的经常来源只有母亲的微薄工资,即使在我离婚后的漂泊时光,母亲也时时救济,现在老家的一切生活开支也是75岁母亲那经常拖一至三个月才领到手的退休工资,祖业冰碳是看完易经后记忆深刻的一个词。
和父亲不同,我不可能静心,目前我们面临的生活债务不是单靠节约就能还清的,一个月节约下来那点菜钱水电费等在巨额债务面前,如同芝麻与西瓜的对比,我时常在想,我们这一代为孩子们供出来的房,对于他们来说,算不算祖业有成?因为我是从农村院落走出来的,电梯房给我的感觉始终还是大宿舍,况且这些钢筋水泥大宿舍的衰老程度比老家土木房子还快,20年不到,我居住的这楼栋已显旧象,再过20年,可以肯定的是,在钢筋水泥大宿舍中居住的人将大幅度减少,房子的债还清了,我们老了,楼也老了……
在技校时我学的是供销会计,但一直没有从事会计,30多年的负债生活让我成了生活的会计,从早期的一个纸质笔记本到现在的电子表格,几乎没有任务不良生活开支还负债累累,只有一个核算结果,那就是越来越高的生活成本。有的生活成本是节约不了的,比如子女的养育开支,比如父母的赡养开支,最庆幸的是接近五十,我的身体还无大碍,种植牙的费用今年有望全面下降,这是一个好事,不然6颗种植牙已超3万,这费用排在家庭日常开支之后,所以一直没种植,属于非必要开支。
我的命相和大多数农村出来的孩子一样,属于祖业冰碳,如果负债状况没有改变,对于我的孩子来说,他不仅无祖业,还得面对父辈留下的债务,唯一的改变只是,经历了房奴娃奴的生活,经历了科技网络的巨变,对于死后安葬,我已很看淡,越简单越好,若离债世,树葬即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