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身心医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个临床研究表明,对于其自身的性取向及爱滋感染状况持开放态度的爱滋感染者,其CD4
免疫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隐瞒者。然而研究者并不建议将公开自身状况作为提高免疫功能的手段,事实上某些特定个体对于自己相关隐私的保护也可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在早先的研究中已发现,对于爱滋阳性的男同性恋者,隐瞒性取向会造成爱滋病进展速度加快。
在此次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假设公开自身取向及爱滋状况是影响CD4
细胞数量的独立因素。通过追踪调查了解患者CD4
细胞计数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为了保证结果的可信度,研究者也对多个其他可能影响CD4
细胞的变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人口统计学因素(种族,单身及就业状况),精神病诊断及其用药情况,身体及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和高效抗逆转录酶药物的使用。该研究从2000年开始,持续到2004年结束,共有三百二十七名感染爱滋的门诊精神病患者参加,他们大都属于西雅图的低收入群体,其中78.5%自我认同为同性恋/双性恋。
与参加研究时的CD4细胞水平相比,研究者发现披露性取向及爱滋感染者,其CD4细胞计数随着时间推移而呈现上升趋势。
“这样的结果支持了我们先前关于‘公开性取向及爱滋感染状况和CD4
细胞量升高’的假说”,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是否公开性取向对CD4
细胞数量的影响独立于其他因素,例如CD4
细胞的基础水平、精神疾患、性别认同、收入水平,一般的健康状况、种族、婚姻状况、就业状况、教育水平、人际交往、抗癌药物使用史以及药物治疗。”
研究者认为,该研究再一次肯定抑郁、应急可能是导致爱滋感染者免疫功能受损的重要因素。而公开身份对缓解心理抑郁和应急的作用可能与CD4
细胞计数的改善有关。另外,公开身份也可能是一些健康行为的后果(如积极寻求医疗帮助)。然而他们也说明,现在就把
“公开性取向和爱滋状况作为促进健康的手段”还为时尚早,尤其此前有研究证据表明,隐瞒可能对害怕被拒绝的男同性恋者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研究人员指出,对于心理抑郁和爱滋感染者免疫状态的关系,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前瞻性临床研究。通过“事前控制而非事后被动
测量”的方法能够更好的对于心理因素和免疫状态的关联性进行探讨。例如,在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的研究中,通过让参加者接受“公开身份”的心理——社会技能培训课程,使他们有计划的向朋友、家人及伴侣公开。这样的研究能够弄清楚类似课程的价值,以及“公开性取向和爱滋身份”对于危险行为、免疫状态的真正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