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落寞的图腾——读《土耳其简史》

(2018-02-22 16:07:01)

落寞的图腾——读《土耳其简史》

张慕梁

虽然,今天的土耳其并不平静,偶尔也有几则吸引世界目光的新闻,然而,与它曾经如日中天的荣光相比,连落日的余晖都算不上了。

对今天的许多年青人来说,土耳其是一个挺陌生的名字了。它既没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家,也没有炙手可热的大明星,而在互联网和新科技席卷全球的今天,你甚至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它有一件拿得出来的产品。

它是平凡得有些平庸的一个国家。

或许,它像极了村头闲坐的祖母,戴着花镜,捻着针线,哪个孩子跑累了,在她的身边坐一坐,听她娓娓道来过去的故事。

但这种追述,这种娓娓道来,在芳草斜阳间,却如空谷足音,弥足珍贵。

在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父宙斯在地球两端分别放出一只鹰,令它们朝对方飞行。一块神石翁法洛斯竖立在两鹰相会之地,让它们在此和天神交流。一个帝国的兴衰起落,就在一本并不太厚的“神石”中:它叫《土耳其简史》。

史学巨擘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回答。

读罢《土耳其简史》,除了对这个国家的认识焕然一新,更多的是对历史的喟叹和思索。

土耳其的荣光,来源于拥有500多年历史的奥斯曼帝国,其时间跨度差不多恰好覆盖中国的明清两代。这两个朝代,达到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顶峰,大体上政局稳定,萧规曹随。然而,在这段时间里,一个安纳托利亚高原上众多突厥部族中并不起眼的小酋长国,迅速崛起为史上最为强盛的伊斯兰大帝国。

公元1453529日,奥斯曼军队一举攻破君士坦丁堡。在经历了对拜占庭帝国长达几个世纪时断时续的围困以后,穆斯林终于占领“第二罗马”。圣索非亚大教堂的十字架轰然倒下,它的圆顶上升起了新月,那个由雄才大略的君士坦丁大帝一手缔造的曾经不可一世的东方基督教“千年帝国”,从此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中。

之后的200多年里,令欧洲人闻风丧胆的奥斯曼铁骑高歌西进,铁血征伐。到16世纪,帝国迎来最辉煌的顶点,其版图包括了地中海的大半圈,黑海成了它的内湖,巴尔干半岛几乎被囊括,中东除了波斯也尽属奥斯曼所有,其版图规模远胜西欧诸国,可以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相提并论。在世界上,除了中国的明朝之外,在幅员和人口方面,奥斯曼已是世界第二大国。

帝国的大幕于19世纪慢慢落下。其中的政治、经济、民族、科技等原因,留待历史学家们慢慢总结。今天,面对着一个远去帝国的背影,倒突然想起一个故事——

传说,波斯大帝带着百万大军西征希腊,过海勒斯明海峡时,他站在将台上看他的大军由船桥上源源不断地渡过海峡,他忽然涕泪横流,向他的叔父说:“我想到人生的短促,看这样的大军,百年之后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心里突然起了阵阵悲悯。”他的叔父回答说:“但是人生中还有更可悲的事呢。我们在世的时间虽然短促,世间没有一个人,无论在这大军之内还是在这大军之外,能够那样的幸运,在一生中不有好几次不愿生而宁愿死。”

没有不衰亡的人,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是他是否衰亡,而是他曾经做过什么。

帝国也是如此。

伴随过自己的辉煌已经渐行渐远,自己只能带着悲怆的记忆耸立成一座落寞的图腾。读完这本《土耳其简史》,玉泉路的咖啡厅已近打烊,耳边似乎响起一位大智慧者的谶语: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