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兄弟自从在新华社实习后,迅速成长为一名作家。每天都要写一大篇“感想”博客。我跟我夫人说,他每天去上班做的事就是,上午用来感想,下午把这些感想写成文字。我把他最近的一篇转来,以便留作纪念。
辉哥最近在他的QQ个性签名上说要动笔写,其实在他要买电脑之前,我和翠姐都在给他提醒说该开始写点东西了。这次看来他真的要写了。大二那年,我曾经要他帮我写一个剧本,名字是晚上躺在宿舍上的床上想到的,叫《颠沛流离》,这四个词辉哥听后说很好。虽然当时就在校园,可相比较家而言还是属于漂泊的。所以这四个字立刻就引起了共鸣。据说当时他写了一万多字,可当时我也不知道忙于什么了,这个剧本就耽搁下来了,DV也没有拍成,终究成了我的大学一大遗憾。
两年前提起的词,描述现在的生活似乎更加准确。前天晚上郭兄老家来人,带来了郭妈妈亲手烹制的烧腊鱼,来到北京后我已经吃了两次,很好吃,因此我就建议郭兄把郭妈妈请到北京来开个烧腊鱼馆,取名江西烧腊鱼,生意肯定不错。有好菜要吃,有友情就是要聚,那天我们因为有一个老家的菜再次聚到了首师大餐厅的包厢内。一见面,辉哥就大喊,现在变穷了,打开钱包只剩几十元了。我比他更可怜,除了欠他两千元外,钱包也羞涩。这个郭兄,似乎更踌躇满志,一心想着考研,挣钱对他来说似乎不是问题,但面对生活还要是要叹息。每每如此,郭兄对我总是循声善导地说,“慢慢来吧”。我是急性之人,每每听到此话,真是感觉度日如年,没有任何希望。真的不想慢慢来,可又有什么办法呢。翠姐最近在她的博客里说去过奥体中心后,她更加坚定了在北京待下去的决心,信心满满的。席间有一个已经在北京奋斗十年的大姐胡静,我习惯地称呼她为胡老师。以前的博客也写过她,此人属于聪明女人的一类,凡事看得长远,就在那次聚会上,她又一次给我们讲她在北京的拼搏史,事后我跟辉哥说这类拼搏史,听一遍就够了,多了就有点嫌了。况且有房有车也真不是我们这类男人之辈所追求的目标,虽然我们现在狗屁还不是。
来这边实习,今天刚好是第十天。十天来的感受,绝非几句话所能形容,等实习结束之后要好好的进行总结。现在略说一二。虽然每天任务不是很重,但来到这样的一种环境中,你会迫不及待的学习,你必须学习,这就是环境。我喜欢这样的环境,它激发了我更大的欲望,虽然再过两个星期我就结束了这种实习状态,我不知道实习结束之后会是什么样,但我知道这样一种经历会不断激发我向前进。
颠沛流离,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昨天父亲向我卡里第二次打钱,然后告诉我他和母亲今天就要出门打工了。我恨这种状态父母出门在外,我更恨自己在北京花父母的钱进行逍遥,可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颠沛流离。一家人都在颠沛流离,一家人都为稳定而拼搏,一家人都在等着我的成功,可成功又不知道何时能显现出来?我着急。前途在哪儿?不清楚也不知道,唯有说声努力,也只有努力,或者是等待,将眼睛削得尖尖的等待。颠沛流离的最高精神状态似乎应该定位在这样的一个层次:我颠沛,我选择,我流离,我快乐,千万别给我机会,抓住了就别怪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