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王八蛋海拔万科最高峰王石 |
我所喜欢的作家李敖曾经放言:我说你是王八蛋,只要我能证明,我就没有说错。
今晨见梓烈兄之留言,对我称呼王石先生为王八蛋不解。在此,我略做解释。
首先,是因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万科捐的钱少吗?不是。200万至少比我捐得多多了,比那个捐了100多块的潦倒乞丐更是多得多了。如果每个企业都捐它个200万,我想,光从物质上说,我们救灾就够了。
第二,是因为他捐这点钱与他的身份不相配吗?也不尽然。捐款以来,很多社会名流,甚至我们身边的一些赚钱多的人,都保持着“理性”(借用王石这个王八蛋的词语),捐的款与自己身份地位不相匹配、甚至一毛不拨的大有人在。但是正如我以前的文章中说的,这当然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你尽可以夹着尾巴躲到一边去做缩头乌龟,也不至于招来如此恶骂。
我之所以称王石君为王八蛋,在于此君捐了这么点钱,还在沾沾自喜,沾沾自喜也就罢了,还一而再再而三地放出厥词来。无耻并不可怕,可怕之处在于将无耻当荣耀,还要将这些无耻公之于众,蛊惑人心。在全国人民一心抗震救灾的紧要时刻,唯有批判王石这个王八蛋,才能警示大家:我们要崇敬什么,我们要坚持什么,我们要反对什么。
这真是大是大非问题,半点马虎不得。此次放任王石君之言论,不久将有千千万万个大小“王十块”站出来。
且看王石这个王八蛋之言论(部分):
“万科对集团内部慈善的募捐活动中,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不要慈善成为负担。”
王石江湖人称王十块,即因此而来。
一般地说,我承认“不要慈善成为负担”的合理性。但情况是,如果一个人为此次震灾捐款4元,而这个捐款4元的人又是月收入1万元的富人,大家感想如何?万科捐款200万元,不足其利润的万分之四。看来离成为“负担”还远着呢。甚至这200万,还不足王总登一次山的费用呢:
1999年5月,玉珠峰,海拔6178米,登顶,
合计花费256万.
2000年4月,章子峰,海拔7143米,登顶,合计花费328万.
2001年8月,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登顶,合计花费365万.
2002年2月,非洲乞利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登顶,合计花费240万.
2002年5月,北美洲麦金利峰,海拔6194米,登顶,合计花费235万.
2003年5月,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米,登顶,合计花费360万.
2003年12月,南极最高峰文森峰,海拔5140米,登顶,合计花费205万.
2004年1月,南美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海拔6964米,登顶,合计花费226万.
2004年7月,欧洲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峰,海拔5642米,登顶,365万
2004年7月,澳洲最高峰科修斯科峰,海拔2228米,登顶,合计花费234万.
2005年4月,滑雪抵达北极点,合计花费282万.
2005年12月,顺利抵达南极点,合计花费355万.
2005年12月24日,印度尼西亚查亚峰,海拔5,030米,登顶,合计花费233万.
“万科正在夜以继日研究川震区民居的重建方案……”
如果上面一段话您看不太懂的话,我可以用另一句话来概括它:王某人不但不想着捐钱,没想着灾区人民的受灾情况,反而在想着的把我们捐的钱揣进他自己的腰包里。莫非此辈的心果然是黑的?从王总这此句中,几乎可以窥见地产界王八蛋辈出的端倪。
不过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已经有网友倡议“坚决不能允许万科参与灾后重建”,呵呵,机关算尽太聪明。
“不放高音喇叭也可以做慈善”
在遭受重重质疑之后,王十块做出上述表态。这让我不觉齿冷:王总“改邪归正”还真快啊,这么一转眼,左一个节目右一个采访、写书出书的王总就成“低调”的人了,难道正是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
……
捐献应该量力而出。
我至今反对大中小学的各类捐款。因为学生本不是产生社会价值的,学生的钱都是父母的,让学生慷父母之慨,没有道理,可以把这些钱给父母,让父母去捐。
一个原则是,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暴利行业房地产在此次赈灾中表现极差,人所共知,莫非正是“越有钱,越一毫不肯放松”?
还有个别同志为王先生辩解,说在他博客中留言骂他的言论,他都没有删除,可见气度云云,话音未落,老王先生的博客中留言便需要审核才能发表。
王先生心虚也。
在审核通过的几则评论中,除为王先生辩解的,还是有篇奇文:“时有王石者,其父从王震征新疆,有功,震爱其父,以之为柳州铁路局长,及石长,时广东省督以女妻之,石倚父翁之名望,行商贾之事,无不应手而解,后以房产为业,竟积身家亿万。石好登山,每出,必耗资巨万;其行小善一事,必刻石以记,好自作传记,开博客,延枪手,其所售房产多巨幅书其事,图其影,以为宣传,其好名如此。
洪朝五十九年四月初八,川中汶川大震,祸及数百里,灾民不绝于道,号呼动于天地,举国哀悼。庙堂之上者,引车卖浆之下者,富商巨贾,黎民百姓,无不慷慨解囊,热血相助,中华竟因此隐隐而有复兴之象焉。
石放言曰,灾为常态,所属仆从人捐十文可也,多捐则为负担矣。言一出,闻者无不大哗,继而责之以义。石于其博客舌辩之,不逞,遂闭其言路,不纳众人。四月十二日,御驾亲赴川中救灾,忽有闻,石已通工部侍郎及川道相关员,言谈间已定灾后商计矣。
此文不错。但不知为何冲破封锁杀出重围,是因为古文审核者读之不懂,抑或是天下之口难防,删不胜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