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看两篇新闻稿

(2008-01-17 12:15:43)
标签:

杂谈

括号内的蓝色文字为我所改。
 
 一    厚街赤岭荒地惊现一具烧焦婴尸(黄色新闻?“惊现”这类词汇不宜出现在新闻稿内,更不宜在标题中出现)
 

   本报讯  昨天早上9时许,厚街赤岭大围村环城西路路段一荒地惊现一具烧焦的婴童尸体。死婴约40厘米长,浑身呈焦黑状,肚子以下部位已残缺,无法辨认性别。死婴旁放着尚未烧焦的白色婴儿装。110民警接报后已经介入调查。

       尸体发现于厚街赤岭大围村环城西路路段一荒地。记者在现场看到,荒地位于大道西侧,面积约6亩。距大道约150米处,荒地内野草丛生,高近1米。走近高草处,记者发现了大片被烧过的痕迹,随处可见焦草和灰烬。死婴位于一丛高草深处,体长约40厘米,浑身焦黑,脸部清晰可辩(),肚子以下则出现残缺,无法辨识其性别。尸体旁堆着白色的婴儿装,边缘被烧焦。

     目击者曾先生是鸿亮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员工。据他称,早上9点,他和工友做野外测试时路经此处,最先发现尸体。“当时我还以为是个布娃娃,走近一看吓了一跳。”曾先生称,半个月前,此处荒地就被大片烧焦。“那时我们也是在做测试,想靠近时,一个操本地口音的50多岁老太劝我们不要过来。”曾先生发现尸体后马上报了警。记者离开时,110民警已经赶到现场进行调查(为何不问问警察观感?)。

 整体来讲,这是条没有意义的新闻。现代新闻已经越来越把“新闻的意义”列为新闻价值的一个要素,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是一则不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不能称为新闻。

 

  二 网上发贴邀遛狗 宠物也喜结伴行(又是标题。光看这个标题有此一问:宠物也会“网上发贴”吗?
 

     本报讯  “X月XX点,厚街体育公园遛狗、散步。”这则厚街论坛上宠物情缘版块的帖子一经发布,几小时内,回复便达几页(应加回复的内容)。随着宠物狗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带自家的狗外出活动,网上相约遛狗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小标)论坛相识同道人

       “什么时候组织一次大型的遛狗活动,好期待噢。”前晚20时许,“坏男孩”在厚街论坛留言道。记者根据他在论坛注册的资料,找到了他的联系方式。加了记者QQ后,“坏男孩”滔滔不绝地谈起了他的宠物情缘。

       “坏男孩”称,他是一名大三学生,今年7月份,他忽然(唐突的词语,干脆删了)想养只金毛犬,就在网上搜索相关资料。“一搜就搜到了厚街论坛,看到了宠物情缘的版块。”“坏男孩”说,当时正好在招版主,他一申请就当选了。随后,“坏男孩”发现,另一个版主“诸神退位”也养了金毛犬,便加了他QQ。(这几句都是啰嗦的话,有不如无

         此后,两人就常在网上交流养狗心得。“坏男孩”逐渐了解到,“诸神退位”家住新塘,共养了3只金毛犬和1只银狐犬。“我家就在寮厦,开车差不多20分钟就可以到了。”与“诸神退位”越谈越投机,“坏男孩”不禁想去看看他养的那只金毛犬。于是,两人便在网上约好时间地点,带着各自的金毛犬出来遛。“我去了他那里好几次,交谈中彼此都增长了不少养狗知识。”

(小标)聚会网友多为自驾车

        “坏男孩”略带遗憾地说,东莞的网友经常发帖相约去遛狗,由于他还在读书,错过了很多机会。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不只厚街论坛,东莞宠物网、遛狗网等社区都有网友相约遛狗的帖子。

          记者发现,帖子中提到的遛狗地点一般是公园、植物园等环境比较优美的地方,为了增强娱乐性,有的活动还加上烧烤、喝酒等内容。组织者一般通过论坛或QQ群发起活动,参与者则通过回帖等方式在网上进行联络。

         东莞宠物网有一则长期保持热门的帖子:“新近成立的东莞植物园环境非常适合放狗或者狗友聊天活动开大食会,有兴趣一起的可用论坛短信把联系电话发给我。”帖子中注明的活动时间是每月最后一个星期六晚饭后,并有“费用AA”的说明,在回贴中,记者了解到,大多数网友选择自驾车参与活动。

(小标)宠物狗也喜欢交朋友

     “其实物以类聚,宠物也非常喜欢结伴同行。”宠物情缘另一版主小李这样告诉记者。“每到周末我想去遛狗时,就在网上发帖,大家一起出去既能交流心得,还能交到朋友,不亦乐乎。”

      网友“噶玛洛珠”是一家犬舍的老板,他在东莞、佛山两地均开有犬舍。他向记者表示,养狗的人都希望能经常带狗外出活动,由于平时城市中很少有这种地方,所以一召集,就会有很多人响应。“以前我参加过很多类似的活动,人数多时会有一两百人,带狗的就差不多有五六十人。”

在“噶吗洛珠”看来,现在的人养狗心态不单只是养一个宠物,更多的是把宠物当成自己家中的成员。“在聚会中,很多宠物也交到了朋友,有一些还会借机会繁衍后代。”

      对于近年兴起的这种时尚,“坏男孩”认为,“这跟近两年媒体的报道是分不开的,尤其是今年,不管是电视还是网上,你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关于宠物的报道,包括如何养狗等等。”

与上一篇文章不同,这一篇还是很有意义的。写好了,可以成为一篇不错的非事件性报道,可惜,记者浅尝辄止,没有利用好这一题材。

记者太过拘泥于事实细节的描述,很大程度上冲淡了主题的发挥。我的意见是,如果能从养狗、遛狗的社会学意义上来发挥,则更为理想。如,遛狗地方太少,是不是同样意味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宠物经济方兴未艾,是否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日渐冷漠?

对于非事件性新闻,应该多从其意义方面下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