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秋色一点满园芳

(2007-02-08 11:48:04)

此文做于刚上大二迎新之时,第一次操刀长篇通讯,真是把我累得够呛。

又是一年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每年九月,湘大便会展开博大胸怀,迎接八方学子。历届迎新人员的热情与亲和,一次次展现出湘大学子的良好风貌 ,今年更是如此。而在这次的迎新组织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就是以学生党员身份为全校新生及家长提供便民服务的湘大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员迎新队。迎新的几天已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嵌入每个学生党员的心扉,它就像一颗渗落在磨盘下的麦粒,偶尔拣拾起来放入口中,还是很甜、很甜……
党员在行动
9
9日下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党支部在校门东侧设党员便民服务一台,这是全校最早开始接待新生及家长的组织之一,共有28名学生党员参与其中。
910,他们在校内的南苑建设银行旁增设服务二台。设立的服务台除了向新生及家长免费供水、帮助他们到各自院系报到,还特别提供相应的食宿信息,并在二台设置滚动播音。他们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有事找党员。
口号不是空喊的。除在服务台供水之外,党员迎新队还特意在新生体检的日子送水到校医院,同时发放《文心报》和党员便民卡,并诚恳地说:“您好,有困难请打上面的热线电话,找学生党员……” 实际上,党员24小时便民热线从迎新的第一天就开始响起: 9日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新生杨琴与父亲一起到校时天已经全黑了,人地两生使父女俩不禁暗自发愁。是学生党员陈清锋帮助他们找到了价格合理、环境舒适的住处。杨琴的父亲无限感慨:“来湘大前没想到学生党员这么好,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温馨。” 
11
日,湘大周边住宿已趋饱和,而来自张家界的骆九宏一家仍未找到落脚的地方。学生党员胡佩二话不说带他们到市区找旅舍,直到晚上九点多才在河西找到一家理想的双人间。骆家人说什么也要留她吃过饭再回学校,而她还是饿着肚子赶回了迎新队。 短短几天,由这些学生党员接待并安顿的新生及家长即达数百人之多;从东坡到联建区,从环线路口到北山,党员们奔波的脚步覆盖了所有可以提供住宿的地方。热情无私的付出换得了群众满意的微笑,文学与新闻学院方智慧同学说:“学生党员无微不至,切实解决了我的困难。”更有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说:“你也要向党员学习,争取早日入党啊!”
在党员间开的一个小玩笑,却令我肃然起敬。
 910晚上,由学生党员阿荣,高娃和延江波守夜。过了12
点就是91 1日,按照安排,党员24小时便民热线应在这一天正式开通。凌晨三点多的时候,阿荣高娃和延江波怀着恶作剧的心情拨通了一个党员便民热线的号码,刚响了两声,那边就接了,“这里是党员便民热线,您有困难……”电话里传来学生党员雷娴迷迷糊糊的声音。他们一听,玩笑也不敢开了,赶忙挂断。可是雷娴居然又打回来,他们硬着头皮接了,原以为雷娴认出了电话号码,会发一通脾气,没想到,听筒中传出的却是同样的话语:“您好,这里是党员便民热线……” “夜深了,风起了,不时感到阵阵凉意。但那一晚,我的心里一直是充满暖意的。”阿荣高娃这样说道。
寄语贫困生
杨丹接的第一个新生名叫李定佳。他和父亲因不清楚路线从宜昌到湘潭绕了一个大圈,多坐了16个小时的火车,他因为是第一次乘火车,晕车、呕吐,到校时早已筋疲力尽。他父亲焦灼不安地在休息区踱来踱去,一路的奔波与高昂的学费让这个朴实的农民心烦不已。李定佳告诉杨丹,他住在偏远的山区,考上大学好比鸡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可是,种地为生的家庭如何负担得起高额的学费?“人们常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我的天空为什么如此狭窄呢?”
杨丹的心为之一颤,她对李定佳说:“贫困也是一种财富,不是很多大人物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吗?穷人孩子早当家,纨绔子弟无伟男啊!”听了这些话,李定佳黯淡的眼神明亮了,“杨导,一路上的周折早让我心力交瘁,对一切都毫无兴趣了。可你的帮助让我忘记了疲惫,我深深地爱上了湘大。”
党员面对面 
迎新的三天半很快就过去了,帮新生报到之后还可以做些什么呢?为了引导新生更快地适应大学生活、树立理想、引导优秀人才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一档由文学与新闻学院党支部策划的“谈话节目”——<<党员面对面>>925正式“开播”。整个节目时长一小时,通过党员与新生面对面的接触,以及三名学生党员代表的谈话,从思想、 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给新生以启迪。之前节目组还专门就“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在新生中做了调查,在节目中反映出新生许多自己的想法。节目最后,所有到场的学生党员都送了一句话给新生。
如果把迎接新生称为“身教”,那么党员面对面则是一次“言传”。在手忙脚乱地完成报到手续之后,在紧张辛苦的军训即将结束之时,在充满期待的大学生活真正开始之前,这样的“言传”是大有裨益的。之后,笔者采访了高中便已入党的学生党员莫露西。 “迎新累吗?不累是假的,但我们乐在其中。‘低腰长跪拜,问君平安否?’为人民服务是要心甘情愿低下身去的。我原不知自己的用心与付出被感觉、被重视时,自己会深深为之震撼。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倒杯水、引引路,为家长安顿一下食宿,仅此而已,哪能谈得上什么成绩?在迎新的这几天,我倒常常为新生异乡求学的坚忍淳质所感动!” 到底是谁感动着谁呢?
结束的话 
以党员的名义参与迎新,这或许并不是湘大迎新史上的第一次,而以如此的规模,如此的服务方式,如此的精神理念投入学校的迎新活动,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党支部却是开了先河。但这应该只是湘潭大学学生党员群体的一个缩影,而绝非特例。一枝独秀诚可贵,万紫千红才是春。
学生党员便民卡上有这样一行字:“郑重承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您遇到困难,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这样的承诺,短短的几天,他们发出了六千次。
迎新结束后,他们仍然在履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曾接受过党员帮助的一位新生,在《党员面对面》节目中激动地说:“我要当党员,我一定能当党员,做个好党员!”据笔者了解,表达过这种愿望的新生还有很多。社会之所以延续与发展,正是因为传承。值得庆幸的是这在湘潭大学已经渐成风尚。秋色一点,亦满园芬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