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做于刚上大二迎新之时,第一次操刀长篇通讯,真是把我累得够呛。
又是一年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每年九月,湘大便会展开博大胸怀,迎接八方学子。历届迎新人员的热情与亲和,一次次展现出湘大学子的良好风貌
,今年更是如此。而在这次的迎新组织中,活跃着一支特殊的队伍,他们就是以学生党员身份为全校新生及家长提供便民服务的湘大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员迎新队。迎新的几天已成为不可磨灭的记忆,嵌入每个学生党员的心扉,它就像一颗渗落在磨盘下的麦粒,偶尔拣拾起来放入口中,还是很甜、很甜……
党员在行动
9月9日下午,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党支部在校门东侧设党员便民服务一台,这是全校最早开始接待新生及家长的组织之一,共有28名学生党员参与其中。
9月10日,他们在校内的南苑建设银行旁增设服务二台。设立的服务台除了向新生及家长免费供水、帮助他们到各自院系报到,还特别提供相应的食宿信息,并在二台设置滚动播音。他们的口号是:为人民服务,有事找党员。
口号不是空喊的。除在服务台供水之外,党员迎新队还特意在新生体检的日子送水到校医院,同时发放《文心报》和党员便民卡,并诚恳地说:“您好,有困难请打上面的热线电话,找学生党员……”
实际上,党员24小时便民热线从迎新的第一天就开始响起:
9日晚,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新生杨琴与父亲一起到校时天已经全黑了,人地两生使父女俩不禁暗自发愁。是学生党员陈清锋帮助他们找到了价格合理、环境舒适的住处。杨琴的父亲无限感慨:“来湘大前没想到学生党员这么好,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家的温馨。”
11
在党员间开的一个小玩笑,却令我肃然起敬。
寄语贫困生
杨丹接的第一个新生名叫李定佳。他和父亲因不清楚路线从宜昌到湘潭绕了一个大圈,多坐了16个小时的火车,他因为是第一次乘火车,晕车、呕吐,到校时早已筋疲力尽。他父亲焦灼不安地在休息区踱来踱去,一路的奔波与高昂的学费让这个朴实的农民心烦不已。李定佳告诉杨丹,他住在偏远的山区,考上大学好比鸡窝窝里飞出金凤凰,可是,种地为生的家庭如何负担得起高额的学费?“人们常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我的天空为什么如此狭窄呢?”
杨丹的心为之一颤,她对李定佳说:“贫困也是一种财富,不是很多大人物的经历都证明了这一点吗?穷人孩子早当家,纨绔子弟无伟男啊!”听了这些话,李定佳黯淡的眼神明亮了,“杨导,一路上的周折早让我心力交瘁,对一切都毫无兴趣了。可你的帮助让我忘记了疲惫,我深深地爱上了湘大。”
党员面对面
如果把迎接新生称为“身教”,那么党员面对面则是一次“言传”。在手忙脚乱地完成报到手续之后,在紧张辛苦的军训即将结束之时,在充满期待的大学生活真正开始之前,这样的“言传”是大有裨益的。之后,笔者采访了高中便已入党的学生党员莫露西。
“迎新累吗?不累是假的,但我们乐在其中。‘低腰长跪拜,问君平安否?’为人民服务是要心甘情愿低下身去的。我原不知自己的用心与付出被感觉、被重视时,自己会深深为之震撼。我们所做的,无非就是倒杯水、引引路,为家长安顿一下食宿,仅此而已,哪能谈得上什么成绩?在迎新的这几天,我倒常常为新生异乡求学的坚忍淳质所感动!”
到底是谁感动着谁呢?
结束的话
学生党员便民卡上有这样一行字:“郑重承诺: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您遇到困难,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这样的承诺,短短的几天,他们发出了六千次。
迎新结束后,他们仍然在履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曾接受过党员帮助的一位新生,在《党员面对面》节目中激动地说:“我要当党员,我一定能当党员,做个好党员!”据笔者了解,表达过这种愿望的新生还有很多。社会之所以延续与发展,正是因为传承。值得庆幸的是这在湘潭大学已经渐成风尚。秋色一点,亦满园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