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壁。大地。沧海。
虎啸深山,怒吼是对绝壁的礼赞;鹰击长空,傲视是对大地的敬意。沧海有待,滚滚波涛视时空为无物,将功名利禄化为土灰,把芸芸众生渐渐淘尽。
然而,有一种人物永生,有一种精神永存。
这种人物叫英雄,这种精神叫崇高。
展开金庸群侠图,郭靖、杨过、张无忌、胡斐、袁承志……一个个名字熠熠闪光,可其中有一位却堪称英雄中的英雄,大侠中的大侠,顶天立地的好男儿。
他是萧峰。
他从迷雾中走来,契丹人?汉人?他自己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于是,他带着重重疑惑,带着汉人泼给他的一身脏水,也带着他冠绝当世的武功,义无反顾地上路了。这路上横柯蔽日,这路上荆棘丛生,这路上,到处是陷阱泥潭……
谁也不能忘怀,那“虽万千人吾往矣”的冲霄豪情。聚贤庄血战,金庸写得很悲壮,我们读来也回肠。这些中原武人,曾经成全了萧峰,造就了萧峰,而今天,他们却不容萧峰。无奈,萧峰高高举起了绝交酒,至交、好友,你们一起上吧,我们来大战一场!
那一战,许多人尸横就地,许多人血流如注。萧峰没有流泪,甚至没有表情。但我相信,此时萧峰的心,一定在流血。
谁也不能忘怀,那惊天动地的一击,亲手结束了自己心爱女人的生命。在那个天愁地惨的夜晚,萧峰第一次心如死灰。阿朱死得很平静,她死在了心爱的人的掌下,又死在了他的怀里,她被他紧紧抱着,她完全没有遗憾,她的死既救了父亲,更救了萧峰。为了两个最值得他爱的男人而死,她自己很坦然。可是,谁又能想到,阿朱的死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越到后来,我们才越发现这根本是个错误——段正淳根本不是那个带头大哥。无奈的悔恨与叹息,成为萧峰心中最深重最残酷的伤痕。
秦时明月汉时关。雁门关外,萧峰演绎了全书最惊心动魄的一幕,放眼契丹雄兵百万,背靠大宋锦绣河山,岂能忍腥风血雨,生灵涂炭?大英雄力挽狂澜!谁也想不到的是,曾经令无数中原武人又恨又怕的萧峰,被契丹人视为叛徒的萧峰,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明枪暗箭而安然无恙的萧峰,竟将一只羽箭,插入了自己的胸膛!他以舍生取义完成了自己崇高的涅磐,达到了一个英雄的完美境界。英雄了一世的萧峰,此时在想着什么?这里,金庸留了个空白。而我们知道:他一定在念着阿朱,那个温柔可人,善解人意的尤物;他一定在想着阿紫,这个丫头负气任性,又失了双眼,可别捅了娄子挨了欺负,他还会想着二弟、三弟,患难中的好兄弟;他更会忆起惨死的恩师,不会武功的义父义母……而这一切,马上就要永别了,永别了……
萧峰在伟岸中离去,永恒的背影昭示着后人什么是光明磊落,什么是民族大义,又是什么,使一个人永生。
(作于三年前,不代表作者现在对《天龙八部》的理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