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麦百农AK58(矮抗58)

(2011-06-30 15:52:35)
标签:

杂谈

    

 

本标准按照GB/T1.1要求,参照DB41/T315,并根据河南省无公害小麦种植、管理、收获的生产实际,结合百农AK58(矮抗58)小麦品种的特征特性而确定。该标准作为小麦百农AK58(矮抗58)无公害生产依据。

百农AK58(矮抗58)小麦品种:河南科技学院选育,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属半冬性、中熟、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叶短上冲,分蘖力强;株高70cm,株型紧凑,穗层整齐,旗叶上冲;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短卵、角质。抗寒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抗干热风,落黄好;水平根系与垂直根系均发达,耐湿性与耐旱性强;属于中性根系,对土壤酸碱性适应范围广;高抗条锈病、白粉病和秆锈病,中抗叶枯病、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局、新乡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由新乡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河南科技学院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马玉霞、杨胜利、冯素伟、董  娜、姚素梅、张东升、路开梅。

小麦百农AK58(矮抗58)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小麦百农AK58(矮抗58)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生产过程投入品质量要求、田间栽培技术、收获与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及其相似生态类型麦区小麦品种百农AK58(矮抗58)的无公害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1部分:禾谷类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8321.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GB 8321.2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二)

GB 8321.3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三)

GB 8321.4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四)

GB 8321.5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五)

GB 8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六)

GB 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七)

NY/T 52      土壤 水份测定法

NY/T 53      土壤 全氮测定法

NY/T 85      土壤 有机质测定法

NY/T 149     土壤 速效磷测定法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 889     土壤 速效钾测定法

NY/T 5332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

NY/T 5336    无公害食品 粮食生产管理规范

 

3  基本要求

3.1  产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性好,沟渠配套,灌排方便的地块。

3.1.1  环境质量

百农AK58种植地块的大气、灌溉水、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332的要求(见附录AA1A2A3)。

3.1.2  土壤养分

土壤耕层0㎝~20㎝以内有机质含量≥10g/㎏,全氮(N)含量≥0.8g/㎏,速效磷(P2O5)含量≥10mg/㎏,速效钾(K2O)含量≥100mg/㎏。

3.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标要求。原种纯度≥99.9%,净度≥99.0%,发芽率≥85.0%,水分≤13.0%,大田用种纯度≥99.0%,净度≥99.0%,发芽率≥85.0%,水分≤13.0%

3.3  肥料

肥料使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有关部门登记的化学肥料、生物肥料;禁止直接使用城镇生活垃圾;禁止使用工业垃圾、废水。

禁止使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肥料。附录B列出了肥料中主要重金属的限量指标。

3.4  农药

农药应使用符合规定要求的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附录C规定了禁用农药品种,附录D列出了常用农药安全使用规程和合理使用准则,附录E列出了推荐使用的农药品种。

3.5 越冬苗情、墒情、群体动态与产量要素指标

百农AK58越冬苗情、墒情、群体动态与产量要素指标,列于表1、表2、表3、表4

 

1  越冬期苗情指标

                                                                          

目标产量

kg/667m2

基本苗

万头/667m2

主茎叶龄

单株分蘖

次生根

/

 

万头/667m2

500600

1216

78

67

814

6080

400500

1420

57

46

510

6090

 

               2 土壤墒情(土壤含水量)指标     (单位:%

 

播种期

分蘖期

越冬期

起身期

拔节期

灌浆期

壤土

1720

1820

1820

1618

1820

1618

粘土

1822

2022

1820

1720

2022

1820

 

                      3 群体动态指标      (单位:万头/667m2

目标产量

kg/667m2

基本苗

越冬期

起身期

拔节期

孕穗期

灌浆期

500600

1216

6080

7085

7090

4550

4550

400500

1420

6090

7595

6585

4050

4045

 

4 产量要素指标

目标产量

kg/667m2

 

万穗/667m2

穗粒数

/

千粒重

g

500600

4550

3335

4245

400500

4045

3335

4042

4  栽培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区域化种植

无公害百农AK58小麦生产,实行单品种区域化连片种植,连片种植面积不低于67hm2

4.1.2  底墒

耕层土壤适宜含水量:轻壤土16%18%;两合土18%20%;粘土地20%22%。墒情不足时,采取浇灌生茬水、塌墒水造墒。粘重土壤地块,可采取浇灌蒙头水。

4.1.3  底肥

4.1.3.1  秸秆还田

在玉米收获后及早粉碎秸秆,耕翻入土,秸秆粉碎长度≤10㎝。

4.1.3.2  配方施肥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提倡使用配方肥料。

底施肥料量参照表5;使用复合肥时,根据肥料的元素含量,计算氮、磷、钾的配比和用量。

5  不同产量水平底肥用量标准

产量水平

/667

有机肥

m 3/667

氮肥(纯N

/667

磷肥(P2O5

/667

钾肥(K2O

/667

锌肥(ZnSO4

/667

500600

35

810

79

58

2

400500

35

79

68

58

1.5

  

底肥施用方法:有机肥在犁地前撒施;氮肥、钾肥顺犁沟均匀撒施;磷肥撒垡头、分层底施;锌肥拌细土在犁地前撒施。

4.1.4  整地

耕深达到23㎝~25㎝,耕后机耙两遍,粉碎坷垃,捡净根茬,使之上虚下实,地表平整。根据播种机播幅宽度,打好畦待播。麦畦适宜长度30m50m,宽度2m3m

4.2  播种

4.2.1  播期

适宜播期范围101日~1020日,最佳播期103日~1010日。

稻田撒播麦田要在收稻前7d10d撒播。

4.2.2  播量

在最佳播期范围内,高肥力、早茬地播量6kg/667㎡~8kg/667㎡;中肥力、中晚茬地播量7kg/667㎡~10kg/667㎡;稻茬撒播麦播量12.5kg/667㎡。

5.2.3  播种方法

4.2.3.1  播种

采用播种机统一播种,播种时播种机匀速行进,做到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播深4cm5cm

稻田撒播麦田要在收稻前7d10d排水后,及时撒播。撒播时做到两遍撒播,第一遍撒种子量的70%,第二遍撒种子量的30%;撒播时田间地表处于水分饱和状态,使小麦种子半粒入泥,避免积水浆籽烂苗。

4.2.3.2  行距配置

高产田块采用20cm等行距,或者20cm/20cm/27cm宽窄行种植;中产田采用18㎝~20cm等行距种植。

4.3  田间管理

4.3.1  前期管理(播种~返青)

4.3.1.1  查苗补种,疏稠补稀

出苗后对缺苗断垄(10㎝以上无苗为“缺苗”,17㎝以上无苗为“断垄”)的地方,用该品种的种子浸种后及早补种,或在小麦三叶期至四叶期补苗,疏稠补稀。

4.3.1.2  冬灌

当日平均气温下降到3℃~5℃时(河南省常年在12月上中旬),对0㎝~20㎝土壤(壤土)含水量低于20%的麦田进行冬灌。禁止大水漫灌,以当天渗完为宜,灌水量30m3/667㎡~40m3/667㎡(灌水量标准后同)。

4.3.1.3  中耕

浇过蒙头水的麦田,在小麦齐苗后,及时划搂松土;一般麦田在11月中下旬进行浅中耕,破除板结,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4.3.1.4  追肥  

底肥不足的田块,结合冬灌,补施纯氮4/667㎡~6/667㎡ 。

稻茬撒播麦田趁雨、雪或灌水及早按表5标准撒施肥料,同时进行粪草覆盖。

4.3.2  中期管理(返青~抽穗)

4.3.2.1  中耕

早春浅中耕,松土保墒,提高地温,消灭杂草。

4.3.2.2  灌溉

拔节末期(基部第一节间固定、第二节伸长1㎝以上;常年在320日前后)进行灌溉。

4.3.2.3  追肥

结合灌溉,沟施或穴施纯氮5/667㎡~7/667㎡。

4.3.2.4  预防霜冻

拔节以后若遇突然的寒流天气(日最低气温-1℃~-2℃),在寒流前立即浇水预防霜冻。

4.3.3  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4.3.3.1  灌溉

后期干旱时,应在扬花后10d13d小水浇灌。不浇麦黄水。

4.3.3.2  叶面喷肥

灌浆中期,用尿素0.5/667㎡~1/667㎡或磷酸二氢钾0.2/667㎡加水50㎏进行叶面喷洒。

5  病虫草害控制

5.1  种子包衣技术 

提倡使用小麦种子包衣技术。采用经过国家登记并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的专用种衣剂。

5.2  主要病害防治

5.2.1  小麦全蚀病、根腐病

3%敌委丹悬浮种衣剂50mL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20mL加水100mL125mL,或选用12.5%全蚀净悬浮剂20mL加水500mL,拌种10㎏,闷种2h3h后播种。

5.2.2  小麦黑胚病

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g/667㎡,加水1㎏拌麦种10㎏。抽穗灌浆期用12.5%禾果利可湿粉20g/667㎡加水50㎏喷雾。

5.2.3  小麦白粉病、

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10%时,用20%三唑酮乳油50mL/667㎡或12.5%烯唑醇可湿粉20g/667㎡,加水50㎏喷雾。

5.2.4  小麦锈病

返青、拔节期,当病株率达2%或发现发病中心时开展药剂防治,用药同6.2.3

5.2.5  小麦赤霉病

扬花初期,气象预报连续有雨或者在10d内有5d以上降雨天气,选用40%多菌灵胶悬剂100g/667㎡ 加水50㎏喷雾 。

5.2.6 小麦叶枯病

抽穗、灌浆期,当病叶率达10%时,用12.5%禾果利可湿粉20g/667㎡加水50㎏喷雾。

5.3  主要虫害防治

5.3.1  地下害虫

蝼蛄、蛴螬和金针虫达到防治指标(蛴螬1000/667㎡,蝼蛄100/667㎡,金针虫3000/667㎡)时,用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或用5%辛硫磷颗粒剂3/667㎡混拌20㎏细土,耕地时均匀撒施。

5.3.2  蚜虫

33㎝单行苗蚜达200头时,用50%抗蚜威可湿粉6g/667㎡~8g/667㎡加水50㎏喷雾。当百穗蚜量达50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湿粉40g/667㎡~70g/667㎡,或3%啶虫脒乳油40mL/667㎡~50mL/667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mL/667㎡~25mL/667㎡加水50㎏喷雾。

5.3.3  吸浆虫

麦播时,当虫口密度达防治指标2/小方(10cm×10cm×20cm)时,进行土壤药剂处理,用药同5.3.1

4月上中旬,用5%辛硫磷颗粒剂2.0kg/667m22.5kg/667m2,或用50%辛硫磷乳油、80%敌敌畏乳油150mL/667m2250mL/667m2,对水2kg配成母液,均匀拌细土25kg30kg制成毒土,均匀撒施麦垄间。

发生严重地块,4月下旬至5月上旬,用50%辛硫磷乳油或80%敌敌畏乳油150mL/667m2200mL/667m2加水50㎏喷雾。

5.3.4  粘虫、麦叶蜂

抽穗、灌浆期,当虫口密度达15/㎡时,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mL/667㎡~50mL/667㎡加BT可湿粉(100亿孢子/g30g/667㎡~50g/667㎡加水50㎏喷雾。

5.3.5  麦蜘蛛

33㎝单行麦蜘蛛达500头时,用20%哒螨酮乳油50mL/667㎡~70mL/667㎡,加水50㎏喷雾。

5.4  化学除草

分蘖期化学除草,常年在11月中下旬进行。以猪殃殃、播娘蒿等双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75%巨星干悬剂1g/667㎡,或用20%二甲四氯钠盐水剂250mL/667㎡,或用噻磺隆有效成分1g/667㎡~1.5g/667㎡,加水50㎏喷雾。以野燕麦、看麦娘等单子叶杂草为主的麦田,用6.9%骠马乳油40mL/667㎡,加水50㎏喷雾。返青期化学除草,常年在2月上中旬进行,施药方法相同。

6  收获和贮藏

6.1  收获

6.1.1  田间去杂

收获前10d20d进行田间去杂,拔除杂草和异作物、异品种植株。

6.1.2  收获期

蜡熟末期(麦叶、麦穗全部变黄,茎秆还有一定弹性,大部分籽粒变硬)及时进行机械化收获。

6.1.3  单品种收获

联合收割机收获时,按品种连续作业;换品种时清净机器,防止机械混杂。收获机械、器具应保持洁净、无污染。

6.2  晾晒

收获后单品种晾晒;禁止在公路上及粉尘污染的地方晾晒;晾晒时要经常翻动,使其晾晒均匀。

6.3  贮藏

去净杂质,单品种单仓贮藏。在避光、常温、干燥、通风的条件下,于清洁、无虫害和鼠害、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7  档案管理

无公害小麦百农AK58生产全过程应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和样式见附录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玉米种植
后一篇:病害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