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南阳市秋粮生产有关情况汇报
(2009-09-03 17:08:51)
标签:
教育 |
南阳市秋粮生产有关情况汇报
(2009年9月2日)
加强田间管理,抗灾减灾夺丰收。贯彻落实全省加强秋田管理和“秋粮450行动计划”精神。针对这段的降雨大风灾害进行调研指导
一、灾害发生情况
全市8月28日-30日,受西风槽和强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我市多阵雨或雷阵雨,并伴有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全市降雨量普遍在40毫米以上,最大降雨量217毫米,风力4—5级,大风降雨造成全市秋作物受到不利影响,秋作物受灾总面积达到260万亩,粮食作物受灾197.2万亩,其中玉米倒伏188万亩,严重倒伏40万亩,表现为大片倒伏于地或茎秆折断,部分棉花、水稻、芝麻、蔬菜等作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受灾面积分别为27.9万亩、3.8万亩、12.1万亩、5.5万亩。方城县遭受暴风雨袭击,导致农作物受灾较重,其中夏玉米倒伏面积28万亩,减产20%左右。内乡县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发生洪涝灾害,全县玉米倒伏4000亩、冲毁农作物630亩。南召县大量玉米被折断和倒伏,红薯被冲毁,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45000亩,其中成灾25000亩,绝收450亩,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200万元。唐河县40.2万亩作物受灾,其中玉米倒伏33.2万亩,棉花倒伏5.6万亩,芝麻倒伏0.5万亩,水稻倒伏0.5万亩,小辣椒倒伏0.4万亩。社旗县受灾面积48.3万亩,其中玉米35万亩,棉花8万亩,黄豆4万亩,芝麻1.3万亩。新野县玉米倒伏10万亩,其中严重倒伏2万亩。邓州市受灾面积30万亩,主要为玉米、棉花、芝麻和小辣椒,其中玉米倒伏面积为25万亩,棉花受灾2.0万亩,芝麻倒伏1.5万亩。受灾较重的为刘集镇、小杨营乡、构林镇、文渠乡、孟楼镇、林扒镇、彭桥镇等7个乡镇。
针对灾情,迅速组织人员,特别是参加千人包千村行动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核实灾情,制订减灾救灾措施,并指导群众开展生产自救。目前,抗灾减灾救灾工作正有序开展,群众情绪稳定,社会大局安定。
二、秋季农业生产情况
市秋作物播种面积1640万亩,其中粮食作物700万亩,保持稳定增长。由于气象条件总体比较有利,田间管理及时到位,秋季农业生产进展顺利,形势良好。目前,全市花生收获即将结束,小辣椒、棉花已进入收获期,玉米等作物即将进入收获期。虽然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但形势仍比较乐观,完全可以实现秋粮总产45亿斤目标。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市委、市政府连续召开多次会议,下发一系列传真电报,安排部署秋季农业生产工作。6月19日下午,全省加强秋田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南阳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了全市秋田管理工作会议,市委黄兴维书记对全市秋田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市各级各部门站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高度,早管、精管、细管,切实管好秋作物,打一场秋粮丰收、农民增收的攻坚战。7月23日,全省防汛排涝和秋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了全市防汛排涝和秋田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穆市长、贾书记对秋田管理再次进行了安排部署。为进一步贯彻省委、省政府指示精神,黄兴维、穆为民、贾崇兰、姚龙其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农口负责同志,深入基层检查指导秋田管理,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目标上明确,管理上加强,保障上有力,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和秋田管理的各项措施,大打一场秋田管理和抗灾救灾人民战争,力争夺取秋季丰收。农业、农机、气象等有关部门,也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围绕秋季农业生产搞好服务,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种足种好秋作物。今年秋作物种得早、种得快、种得足、种得好,全市秋作物播种面积达1640万亩,比去年增加2.5%,大部分作物在6月10日前播种结束。一是稳定粮食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全市秋季粮食作物700万亩,增加5.5%,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特别是高产粮食作物玉米增加较大,达到420万亩,红薯、大豆略有减少。经济作物中,棉花180万亩、花生300万亩、小辣椒140万亩,保持稳定。品质结构进一步优化,大宗粮食作物优质率达到85%,比上年增加了7个百分点。棉花、小辣椒等经济作物优质率也大幅提高。二是推进区域化布局。围绕优化区域布局、优质专用和无公害产品生产、订单农业,以质量、效益为中心,以一村一品建设为基本单元,发挥区域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和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区集中,推进农业结构向纵深转变。全市形成了400万亩玉米生产基地、300万亩花生生产基地、70万亩优质水稻生产基地、170万亩优质棉花生产基地和100万亩小辣椒生产基地,秋作物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格局进一步形成。
(三)科学管理,精管细管。按照种子落地,管字上马的要求,及时组织指导群众开展秋作物管理,做到早管、精管、细管,确保了秋作物健壮生长。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开展千人包千村活动,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7月15日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下发了《南阳市千名科技人员包千村服务秋季生产科技行动计划》,组织1238名科技人员分包全市4540个行政村,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组织专家及早制定了秋作物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印发《主要秋粮作物栽培技术规程》2000份,指导农民科学管理。围绕主要作物、重点农时和关键技术,利用广播电视、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12582手机短信和12316语音电话等多形式、多途径宣传推广各项农业实用技术,做到技术到人,措施到田。充分发挥良种推广补贴、测土配方施肥等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了秋田管理的科技含量,实现良种良法配套。全市累计中耕1682万亩,追肥1316万亩,化除720万亩,防治病虫害1239万亩。针对今年秋季病虫害偏重发生的严峻形势,市政府于7月19日下发了《关于加强秋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组织189名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病虫情况,指导群众开展综合防治。针对6月16—20日,我市部分地方遭受雨灾的情况,市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防涝减灾的紧急通知》,迅速组织群众排除田间积水,抢时补种、改种秋作物28万亩。
(四)扎实开展高产创建活动。从去年秋播开始,市政府已作了全面安排,总的要求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依靠科技进步,稳定粮食面积;主攻单产,提高品质,节本增效;通过高产创建,树立典型,辐射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粮食单产,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市农业局于7月30日下发了《南阳市2009年秋季农业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对做好秋季高产创建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详细的安排。全市13个县市区建立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万亩高产示范片28个,面积63.46万亩;建立花生万亩高产示范片10个,面积10.36万亩;建立棉花万亩高产示范片6个、6.73万亩。目前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五)科学规划,开展防洪排涝。全市完成沟河清淤4875.99千米,完成土方944.23万立方米,除涝面积339.13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28%;县级财政投入资金278.2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841万元。完成重点工程24处,清淤840.66千米,完成土方157.19万立方米,除涝面积95.37万亩。防洪排涝减灾秋粮夺丰收工程的实施,巩固和加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339.13万亩严重易涝区沟沟相通、沟河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水体系,确保在除涝标准内排涝畅通、不成灾,为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秋粮45亿斤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强化领导,精心组织。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防洪排涝秋粮夺丰收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深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市县乡三级成立了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工程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指导施工。二是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全市投入31个规划设计组、150多名技术骨干,深入实地勘测规划,重点解决干、支、斗沟排水问题,使沟沟相通、沟河相通,形成完整的排涝体系。三是加强督导,加快进度。全市组织8个督导组分包县市区,将防洪排涝工作纳入“红旗渠精神杯”和“兴水杯”竞赛重要内容,每日通报进度,激励后进。四是创新机制,多方筹资。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防汛排涝夺丰收的重要意义,引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机制,运用“4+2”工作法,保证了工程建设投入。
(六)加强农资市场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秩序。全市在及时组织调运优质农资,满足生产需要的同时,农业、工商、质量监督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种子、化肥、农药、农机具等农资的市场监管,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地区、重点市场、重点产品,集中力量,联合行动,开展重点整治,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事件。入夏以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3195人次,检查农资市场(门店)2030个,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7起,其中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4起,结案24起。查处未经审定种子和假劣种子14.8吨;查处涉案肥料62.9吨;查处假劣农药和假冒登记证农药5.35吨。涉案人员8人,挽回经济损失145.35万元。
三、下步工作重点
当前正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秋粮生产的指示精神,特别是全省抗灾保秋粮丰收紧急会议精神,按照《河南省农业厅关于迅速开展秋粮生产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把抗灾夺丰收作为当前压倒性任务,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全力以赴,迅速投入到抗灾救灾中去。
一是进一步核实灾情。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灾情调查,做到不漏报、不瞒报、不虚报。根据受灾情况,迅速制定针对性补救措施,指导农民开展生产自救,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二是落实救灾措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救灾。对出现田间积水的地块,尽快动员群众,采取一切可以利用的设施,抓紧排除积水,防止出现渍害,造成新的损失;对玉米倒伏程度相对较轻的田块,趁雨后土地湿软时及时进行扶直,以增加通风透光;对玉米倒伏严重的田块,将行长1米之内的玉米植株在上部进行捆扎,起到相互扶植的作用,达到减少产量损失的目的。同时,对倒伏田块抓好雨后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蟋蟀等害虫,防止咬食玉米穗粒。针对茎秆折断的玉米,组织农民收获,做鲜玉米出售,或做秸秆饲料,提高经济效益。
三是搞好救灾服务。把玉米、水稻生产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工作,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组织,强力实施。农业部门要通过千人包千村活动,直接进村入户,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广大群众在秋粮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农村信用联社要走村入户宣传抗灾减灾措施,并在抗灾减灾、秋冬播物资准备等方面发放小额贷款,确保农民生活资金需要。要通过广播电台、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等途径,宣传抗灾救灾等生产技术措施。通过努力,真正把灾情调查、技术措施、指导服务等工作落到实处,动员受灾农民迅速行动起来,抓紧落实救灾措施,尽最大努力降低灾害损失,确保全年粮食突破100亿斤,为实现全省秋季粮食总产“450行动计划”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