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琐忆李玉琳、黄恕民先生

(2009-07-14 10:50:56)
标签:

武术

     以下是我在练功之余,与我师父闲聊时我师父黄人骏对李玉琳先生、他的父亲黄恕民先生的回忆。我把一些琐碎的事情整理了一下,供武术爱好者尤其是孙氏同门了解一下李玉琳-黄恕民一脉在哈尔滨的传承。因时代久远,师父的记忆可能会有所偏差,应该不会有大出入。

    师爷黄恕民在李玉琳先生创办哈尔滨市太极拳研究社(也就是建国后的的哈尔滨第十三武术馆)不久,即入馆学习,师父黄人骏在父亲的督促下也进馆学拳。据师父回忆,李玉琳教拳十分严格,有空的时候就拎把大枪在馆内转,看谁姿势不对,直接拿大枪一拍,就用这种方式校正拳架。就因为李玉琳教拳严格,加上学拳的费用在当时还是比较贵的,能坚持下去的不是很多,大多数人基本上学完杨式太极拳后就离开了。像孙氏内家拳、武当剑等等功夫,李玉琳是择人——也就是正式磕头拜师的——教授的,完全掌握的不是很多。其他人我不太清楚,黄恕民是较系统学习孙氏内家拳、武当剑等武艺的人之一。李玉琳在东北开馆期间,的确教出了不少好手,像后来在哈尔滨专职从事武术工作的张继修、栾剑秋、黄恕民等。 

    黄恕民、张继修等人作为李玉琳的弟子,由于李玉琳倾囊相授,加上自身刻苦努力,功夫都达到很高的境界,但他们乃至李天骥先生(他除了父亲的亲传外,还经过其师爷孙禄堂先生、武当剑名家李景林先生等名家的指导),与李玉琳先生的功夫还是有较大的差距。据师父黄人骏回忆,在武馆时,黄恕民等人与李玉琳先生试手时,李玉琳的胳膊朝前一伸,一个形意拳的劈拳"锉劲"(音),他的父亲、师叔伯等人都不由自主后退半步。与李玉琳推手时,不使劲,不行;一用劲,被发得更远。但即使这样,李玉琳有时也对他的徒弟们说,你们感觉我功夫很高,那是你们没见过我师父孙禄堂先生,我最多也就得了孙禄堂先生的三成功夫。我师父说他一想这个问题就不明白,师父也没藏私,可是同样的功夫到了不同的人身上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学武,只要自己尽力尽心学就行了,与人攀比有时真是没法比。想成为绝顶高手,缘分、天分、后天的努力,三者缺一不可,孙禄堂是三者皆备,才能成就五百年来第一人(童旭东语)。

    师父回忆起李玉琳先生的功夫,总是感慨,真是好。他习武这么多年,见了一些高手,但还没有能超过李玉琳先生的。他当时小,有时吃晚饭后就去武馆逛,有时恰巧碰到李玉琳先生练拳,就在旁边看。李玉琳教拳对弟子非常严格,但对像师父这样的小孩而且是再传弟子,还是比较亲切的。李玉琳先生打形意拳,基本都是打明劲,劲非常整,打得屋子都是夯夯的声音,功架真是好。 

    李玉琳办馆期间,除了自己教拳外,也请了很多名家来哈尔滨教拳,比如孙剑云老先生,据我师父回忆她来哈至少三次,她来馆里主要示范教授孙式太极拳,有时也演示形意拳、八卦掌等等。李玉琳先生后来办了沈阳、长春等地分馆后,基本上就很少在哈尔滨待了,哈尔滨的教学任务主要由李天骥先生主持。李天骥当时教拳也十分严格,据师父回忆,当年他光河北形意拳的死步劈拳就练了三年,练到后来腿酸疼的上炕都非常困难。当时与他年纪相仿的孩子一共13个,除了他后来全都给练跑了。师傅笑着说,如果不是怕他爹,当年他也跑了。说到这里,师父总是感慨,如果拿当年十三馆的教拳方式教现代人,估计也没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现在一个死步劈拳有人能坚持练3个月就很不错了。但就是因为当年的苦练,才能有后来的身手。我们这些想继承先圣绝学的人,不下苦功是不可能学好功夫的。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李天骥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术讲师。后来李天骥被调到北京,哈尔滨工业大学要李天骥举荐一个人替代他的职位,要求功夫不能低于他。李天骥举荐的人就是黄恕民。黄恕民当时可能还因为解放后的遭遇有些情绪,不想去。后来李玉琳说了几句,黄恕民就去了。当时的师徒名分现代人是很难理解的,师傅的命令如山,是必须要听的。于是师爷黄恕民就在哈工大开始了教拳生涯。关于师爷比试、教拳的事师父说的不是很多,以后有机会再从师父那里了解一些。

    黄恕民在哈工大教拳数年,传授了不少学生,有些优秀的学生也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不过他主要教授杨式太极拳,至于哪些人从师爷那学了孙氏内家拳、武当剑等等功夫,就不太清楚了。他的功夫也随着这些学生遍布全国。平日里他也传授了一些人功夫,但非常少,有时师兄弟把他们的徒弟带过来请黄恕民指教一二,他也乐于教育后学。黄恕民先生平日习武不辍,后来还与一山西形意拳家换拳,掌握了山西形意拳的要义。黄恕民先生因为人生的境遇影响,基本上只是继承和传授传统武术,没有什么文字留流下来,更没有什么创拳、立派等发明,名声自然也就不显了。我写这篇文章,主要就是想大家记住这个武林前辈,了解他的事迹。

附:1957年哈尔滨市第十三武术馆太极拳班合影。前第二排居中左者为李玉琳先生,后第四排右一为师爷黄恕民,前排坐者左二为师父黄人骏,后第二排左一为张继修先生,其他人因为师父未详细介绍,就不太清楚了。

 

琐忆李玉琳、黄恕民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