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所以谓之高等教育,因为它是传播高水平知识和培育心智完善的成人之场所。高等教育跨越人类所掌握知识的纵深,涉及当今人类所纷争或知之甚少的众多领域,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一个国家、一种文明的兴衰紧密相关。有人将高等教育的职能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对文明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二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和研究;三是自我人格的不断完善。
医学是认识、保持和增进人体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机体康复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我国的高等医学教育如同国外高等医学教育一样,一方面正在向着综合化、多样化、终生化和国际化等方向迈进;另一方面由于学科本身的要求又始终保留着其某些个性和特征。
之所谓医学教育的特殊性,从目前世界医学和医学教育发展态势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 选拔优秀的学生、实施“精英教育” 医学教育自诞生之日起,一直处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顶点,原因就在于医学和医学教育的服务对象是人自身。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要旨是“废神尊人”,因此西方始终把医学教育视为“精英教育”。为了保证医学人才的质量,让一流的人才从事治病救人的崇高使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均对生源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并在求学过程中实施高淘汰率制度。在美国的医学院校中真实地体现了选精英之材、育精英之人。但有学者认为“精英教育”这一提法有欠妥当,因为在人类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办学资源、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在一定历史环境下的种种约束,在当时的社会享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是有限的(只能是少数人),所以“精英教育”的概念难免与此历史过程有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与教育的发展、人口增长与素质提高以及物质文化的极大丰富,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又是必然现象,今天我们理解“精英教育”不可视其为对少数人的教育,而“大众化教育”也不是指降低教育质量标准或者说“大家都来读大学”,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都应该做到规范化、高质量。
二
提供足够的时间,更加强调教育实践性
现代医学教育起源于医院医学教育,说明临床实践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想使医学生获得规范、正确的医疗技能,必须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医学生进行严格而细致的临床实践训练,必须安排足够的教师对医学生进行心理和专业技能指导。因此长学制和高师生比应成为医学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条件。全球医学院校师生比平均为2.73:1,哈佛大学医学院则高达5.5:1,远远高于文理科院校的师生比,并实现导师制。医学院
校通常采取长学制,如美国的高等医学教育的平均年限为8年,毕业授予博士学位。医学本科教育仅是培养合格医生的基础阶段,医学生走出校门后还必须进入以医院为基地的毕业后住院医师培训,然后参加职业医师考试。即使获得了执业医师资格,还需定期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直到完成全部医学专业培训。发达国家均建立了健全的医学教育体系,保证医生的高质量。
三 力求教育质量、保证办学中的高投入
与其它学科相比较,高等医学教育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严格控制生师比,提供高水平的师资、齐全的教学与实验设备和丰富的图书资料以及较长的学制等,这一切不失为医学教育的特点体现。因此它在资金投入方面,无论对于政府和职能部门,还是学生本人其花费更多。美国政府为了保证医学教育质量,甚至不惜花费巨资进行培养;我国医学本科教育每学生平均费用消耗大约高出其它学科类的学生30%-50%。
四 强调基础教育,力求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统一 医学权威著作《西氏内科学》指出“医学不是一门纯科学,而是深深植根于众多学科之中,负有用其为民造福之责的博学职业”,为此,20世纪以来,世界上大部分医学院校均意识到医学生拥有渊博的文理科学知识是培养有发展潜力、有持续后劲、有创造能力的医生的充分条件,拥有精湛的临床医学技能则是培养在职医生的必要条件。医学工作者面临的对象不像文科和社会科学只是“社会的人”,而既是“生物的人”又是“社会的人”。尤其是新的医学模式的形成,要求在医学教育中做到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担当起现代医生的使命,体现出以人为本。
因为医学科学知识在于解决“真理”问题,人文知识在于解决“价值”问题。从当今医学教育的现状看,重科学技术教育、轻人文教育是一个普遍倾向,在我国尤甚。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是当今的一个重要任务,应做到“文而化之”,不可“文而不化”。著名学者于丹在研读《周易》一书后曾这样写照:“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即人间百事万象,“化成”即把人间的事物和现象凝炼或上升成一种生活方式和人生的态度或信念。而一个医学科学工作者,正确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是至关重要的,且在其职业道德中可以体现。
五 实施规范培养,以达到国际化标准 医学教育有别于其它学科,其提倡更为严格的统一标准,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医学院校都希望制订一个国际通用的医学教育标准。为此WHO和世界医学协会(WMA)委托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FME),于1998年起草了《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标准包括宗旨及目标、教育计划、学生考核、学生、教学人员/教员、教育资源、教育计划评估、管理和行政及持续更新等九大领域共36个亚领域)。WHO西太地区办事处为了推行这个标准,于2001年又组织专家制订了“WHO西太平洋地区本科医学教育质量保障指南”。此外,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CMB)也出台了一个《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的标准。我国在2010年制定并颁布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实施医学教育与世界接轨,以培养和造就世界通用的医学人才。
2013年9月修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