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房地产市场最为流行的话语就是,2006年的房价还要大涨,2006年是中国住房消费年。
不管2006年是否会成为住房消费年,我们依然要面对一个老问题:在房价疯狂上涨时,老百姓有能力购买高价格的房子吗?如果银行信贷可以闸门大开,无论谁只要购买房子,都能够贷到巨款,甚至于可以如上海有一个人那样贷款7800万,购房128套,那么,价格再高的房子也不愁没有人买,全国人民就齐心协力跟着房地产商,能炒多高就炒多高地炒吧。即使老百姓是自住购房,银行也愿意贷款,但老百姓的这些贷款要靠未来慢慢还的,一旦碰上失业或者疾病,老百姓的生活压力会大大增加,生活质量就得不到保障,还贷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如果在炒高房价时把老百姓推入市场,就相当于把老百姓推入高负债的陷阱。
其实,我们许多老百姓是需要住房的,只不过是房价太高让广大的老百姓远离房地产市场。当然有人说他建的房子是给富人造的。但如果这样,倡导的住房消费年不也只是富人的住房消费年吗?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并非是提倡什么住房消费年的问题,也不是有多少人需要住房的问题,而可能出现的是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助推高房价,让广大老百姓远离房地产市场的问题。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向下调整,那它就不是面对广大消费者,而是打着住房消费的旗号把老百姓推向高价格的房地产市场。
在这种因素的助推下,北京的房价门坎已经被越抬越高,北京市年前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7成购房者中意7000元/每平方米价位的房子。北京的老百姓真是富得流油,对向上飓升的房价根本就满不在乎,可是北京的老百姓收入并不高,年薪不过2万的占了老百姓的半数以上,而工薪一族月薪1000多元的也很普遍,7成购房者居然中意每平方米7000元的房子,真的令人不可思议。既使北京最便宜的经济适用房,打工一族要购买还得掂量掂量,怎么那么多人偏偏爱上了7000元/每平方米的房子?这样的房价,我们共和国的总理要购买可能都要慎重。当然,总理用不着购买商品房,但总理的年薪最多不过10万吧,要在北京购一套普通的三居房,不吃不喝也得攒上十多年,更何况7成购房者中意如此高价的房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