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媒体视窗 |
当开发商售楼沙盘里展示的“小区紧邻百米绿化带”或“万亩森林公园”被道路或其他楼盘所“代替”;当会所等娱乐设施变成了饭馆、超市;当“十几分钟的车程”开了半小时也到不了……您是否有一种被忽悠了的感觉呢?
很生气吧!俺们家的房子本来朝外开的,等交房的时候变成朝内开的,硬生生地占了1个多平方的室内面积!人家说,你不要可以把房子退还给我呀,我就违约了,你也可以去告呀,简直给气死。有心打官司吧,时间实在耗不起,只好忍气吞声了!这就叫弱势群体!
2007年地产忽悠招数
一:比例失调
比例“失调”问题在房地产广告中比比皆是,其主要表现为:一是路程距离比例“失调”,二是楼盘规模比例“失调”。
为了让购房者明确楼盘的位置,房地产广告大都附有简单的图示。但到实地一看,发现这些图示颇有“误导”之嫌。
二:盲目“提速”
购房置业,人们都希望住处离上班地点、上学地方更近,或者道路顺畅交通方便。然而仅听信广告说词却经常受骗。广告“十分钟”,台下至少半个小时。
三:低价诱惑
价格是消费者购房置业考虑最多的因素。很多房地产广告抓住了人们追求“物美价廉”产品的心理,大打“价格战”,用低价招徕购房者。常见的有:推出20套特价房,或者最低每平方米××××元(起)。所标价格几乎是全市最便宜的。人们看了广告后蜂拥而至,却发现那只是商家的一个销售手段,无论去得多早,条件有多符合,根本就不可能买到广告上所说的特价房或以最低价买到房子。即令是第一个到达售楼现场的购房者,所得到的也只是售楼小姐一句很遗憾的告白:“对不起,特价房早就卖完了。”或者是“最低价单位已被落定,剩下的单位由于朝向好结构较佳,售价每平方米增加500元。”总之一句话,广告上所示低价是消费者“可见不可求”的价格。
四:图片“失真”
优美的园林环境:别具风情的小亭、精沏的泳池、还有那青翠的绿草地……广告上楼盘优美的园林环境令人心驰神往。然而购房者到售楼现场一看则大失所望,现实环境远不是广告所示那么一回事——那只是一个“电脑拼图”。
房地产广告以“电脑拼图”突出楼盘小区优美的休闲环境,手法却相当拙劣,如在楼盘图片上硬生生地加上几个正在游玩的人,仔细一看,人与景的比例严重失衡,人工(电脑)加工痕迹太重。严重失真让买家的胃口大倒,令人感觉楼盘与粗劣的广告制作一样不可信。
五:乱扯“关系”
附庸风雅乱攀关系,在很多房地产广告中极其“受落”,最常见的就是与楼盘旁边的自然风景区、市政建设攀扯关系。
人们购房除了看楼盘的地理位置、配套设施,还看重周边有否天然的风景区或市政配套设备。有些楼盘广告为此乱扯“亲戚关系”。例如数公里外有万亩果园,就硬说自己与万亩果园比邻,负离子有多高多高等等。这种乱扯“关系”的广告并不少见,每每让人看了老大不舒服。
六:滥用“绿化”
十万八千里的市政公园,一下成为自身配套设施。为了绿化率数字的提高,能想到的招数全部搬来凑数。
七:乱“搭”地铁
楼盘小区靠近地铁虽不是什么稀罕事,也算是一大优势。但一些楼盘广告却借此乱“搭”地铁做文章。地铁线线尚未开通,不少开发商们却已打起地铁*号线、*号线的主意了。这不,广告上说,地铁*号线将经过本小区,地铁*号线的某出口站就在小区旁!还言之灼灼地说二零零几年开通。将根本连影还没有的事提上日程,引购房者掉下陷阱。
八:隐瞒规划
楼盘小区内,大片绿草地上一家大小欢聚其上,亲近大自然乐趣无穷。然而“幸福时光总是很短暂”,业主入住后不久,原本的大片绿地开始围上“护栏”,重新开发建造新项目。更有甚者,入住后不久,所有景观均“面目全非”:绿草地没了,湖景也被新建楼宇挡住了。众多业主受骗,只因发展商隐瞒了有关规划。
九:滥用明星
影视明星受“追捧”,一些楼盘便利用明星大做文章。请明星搞现场show,请当红明星代言,甚至送一套住房给某明星,然后打出“与某某明星为邻”,以此增加消费者购房的信心甚至满足与明星为邻的虚荣。
某楼盘便曾打出明星牌:“与刘德华为邻”。然而多年过去了,众多花费巨款购买了该楼盘的业主不仅无法仰视刘德华尊容,甚至“有家难归”,该楼盘多年“歇菜”,任凭风吹雨打“花容尽失”,早已不是“旧模样”。
试问,有多家楼盘请了明星做show或当代言人,但又有几个明星购买或入住了这些楼盘?
十:乱挂“名校”
古有“孟母三迁”,今有“为子置业”。现时不少家庭购房置业首先考虑子女未来的入学升学问题,不少家长更是为了子女而选择楼盘。
于是,不少楼盘为了促销而与名校“挂靠”办学。然而“此名校非彼名校”,购买这些楼盘的业主子女,不仅需要付出较原名校高出不知多少倍数的高额学费,更重要的是,其永远无法享受到原名校那样的教育,毕竟,与这类楼盘学校“联合办学”,对那些名校而言只是一个“副业”,名校会为了“副业”而丢荒了“主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