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租房花絮 |
买房还是租房,一直是让城市无房人群感到难以抉择的头痛事。
近日,网上一项调查显示,潜在购房消费者对购房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表示要继续观望的占参与调查的40.46%,表示要改买为租的占38.93%。此外,在租房还是买房的选择调查中,62.6%的人认为还是租房划算。其中,大学毕业生中表示要租房或者先租后买的占了93.39%。在房源供应方面,选择继续出售的业主占40.98%,观望的占26.23%,要转售为租的占32.79%。
与此同时,一些政府官员与专家学者有关租房消费的观点言论也频频见诸媒体。这无疑对社会公众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随着国家房地产调控税收政策的慢慢“发酵”,人们的住房消费观念或将发生转变。
不愿做“房奴”的人们
前不久,在深圳有几个年轻人发动了一场“拒绝买房运动”。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这一“运动”之所以能够在“房奴”和“后备役房奴”中引起巨大共鸣,就是因为沉重的住房消费负担实已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极限,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正式“房奴”的人们,将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作为换取拥有一套自己住房的代价。
“无产者”越来越多
有居则安、有产则宁。中国古代哲人总结出的一条治国之道是“民富则易治、民有产则畏法”。目前,我国城市居民无房人群究竟有多少呢?
政府应扮演什么角色?
据业内专家王斌介绍,市场经济体制国家住房保障的方式大体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方式是以英国、新加坡、香港为代表的政府直接建房;
第二种方式是以法国、瑞典、日本为代表的间接参予方法;
第三种方式是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对住房投资人(购买人)减税和对住房承租人补贴的方式。
不愿做“房奴”的人们
前不久,在深圳有几个年轻人发动了一场“拒绝买房运动”。一时间,社会反响强烈。这一“运动”之所以能够在“房奴”和“后备役房奴”中引起巨大共鸣,就是因为沉重的住房消费负担实已到了令人难以承受的极限,相当一部分已成为正式“房奴”的人们,将用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作为换取拥有一套自己住房的代价。
在北京某外企做文员的 莫小姐的观点代表了相当一批不愿做“房奴”人的看法:现在房价这么高,买一套稍稍好一点的房子,首付动辄一、二十万,再加上各种税费以及装修开销,这不仅要花光以前的所有积蓄,也许还要向亲朋好友借钱。并且,今后每年除了要支付购房贷款外,还得交纳物业费、采暖费等诸多开销。这一沉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心理压力,会让人觉得生活的异常艰难。最要命的是,房贷一还就要二十年。套用一句保尔柯察金的话,将用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献给“壮丽”的购房事业,我冤不冤啊。所以,我宁可租房住,也绝不买房。
无独有偶,深圳一位名叫“快乐驿站”的网友认为,现在房价高涨,干嘛要给自己下套呢?我朋友前年买的房子,现在卖掉,一套房子至少能赚20万元。要是我现在买,根本不划算。如果拿20万元去租房,即便一年的房租2万元,都够我住上10年的。因此,我认为,租房还可以减轻生活压力,有钱不如做别的,绝对不做“房奴”。
尽管从经济帐上算,租房是比买房合算,但租房也有租房的无奈。在北京打拼了近十年的王先生告诉记者,最近,好不容易在单位附近租了一套自己满意的房子,租金1000元/月。可房东现在要将房子借给亲戚住。而三年以来,我搬家次数不少于5次,所以无论如何要在短期内买下一套房,哪怕是去借钱,哪怕只有二三十平方米。反正只要有套自己的房,就安定了,也可以摆脱因每次搬家带来的被抛弃的感觉。
另一位在北京IT公司做事的刘小姐也认为,租房子就像为别人打工,而贷款买房则是为自己打工。再说,时下很多年轻人都有这样的想法,毕竟租的房子不是自己的家。谁不想有个自己的房子?按照我目前的状况买房的话,虽然是为银行和房地产商打工,天天勒紧裤腰带生活,但是我毕竟在一个城市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家,尽管不能像以前那样去泡吧了,但这种生活真的过得比较踏实,而且如果我自己不住了还可以以租养房嘛。
总的看来,对于城市“无房一族”来说,买房有买房的艰辛,租房有租房隐痛。绝大多数无房者处于一种迷惘与无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