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需求非涨决定性因素 平抑房价先得控制地价

(2006-07-26 15:30:53)
分类: 地产政策

新华社昨日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的《中国房地产发展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指出,工程造价上涨对住宅与非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影响,远小于土地价格上涨和其他因素价格上涨的影响。1996年以来,中国住宅与非住宅商品房当年实际销售面积均低于当年竣工面积,即使不考虑以前年度未售出的商品房,每年都有大量竣工商品房因缺乏相应的需求而处于空置状态。因此,从全国范围看,商品房的需求并非商品房销售价格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一段时期以来,究竟何者为推动房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各方人士一直争论不休。地产商始终坚持有效需求为第一推动力,而百姓们则认为是地产商的囤积和炒作使房价虚火上升。现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再次明确指出,所谓的需求拉动根本就是夸大其词。虽然这还是一家之言,但人们记忆犹新的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做出的医疗改革基本不成功的定性非常准确,所以在关于房价莫衷一是的争吵中,其研究成果自然会赢得更多的信任度。

  无独有偶,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也曾在前不久表示,地价在房价中是有很大问题。现在的财税体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灶吃饭,地方政府支出不小,但收入来源相对匮乏,土地的拍卖成为地方财政的重要来源。在有限的供给面前,地价一定是会往上涨的,地方政府也愿意推动地价上涨。房价上涨还会带来其他连锁反应:GDP迅猛增长,地产业各项税收增加,这都是地方政府乐观其成的。此外,我国各大城市公布的地价数据只有基准地价,购房者很难了解楼盘的具体地价,这在客观上为土地商囤积居奇提供了机会。

  在很多地方,房地产业是支柱产业,房地产商是纳税大户,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已经非常默契,地方政府对其拿地盖楼多有关照,甚至对一些不法行为睁只眼闭只眼,这就为开发商上下其手爆炒楼价提供了可能。地价从起点上就是偏高的,开发商又玩出很多花样,房价节节升高,老百姓的经济和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显示,我国东部地区商品房均价已达到4000元左右,而我国2005年城市户均收入只有1.5万元至1.7万元。据估计,在我国城镇居民中,至少有70%没有购买商品房的能力。

  面对此情此景,国家频出重拳平抑房价,从去年的国八条到今年的国六条,一脚又一脚的刹车已经和正在踩下去。如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又提供了新的依据,那么不妨据此进一步明确:把控制地价作为调控的重中之重。首先是地方政府要作出一些牺牲,不要只盯着税收和GDP,而应该一方面无偿划拨或者低价出让土地用于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另一方面也要给普通商品房项目一个合理的地价。同时,政府让利也有助于拆解地方政府和地产商过于亲密的关系。地方政府无欲则刚了,就能挺直腰杆去监督房地产商的行为,有效驱除那些并不高明的猫腻,把一份清晰的房价成本表呈现给公众。政府的让利行为真正惠及普通百姓,房地产市场才能走向健康有序。

摘于《北京青年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