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型分析】从《庆余年》太子与二皇子反差说开
(2020-06-18 11:17:00)
标签:
庆余年刘端端张昊唯 |
之前看过一个《庆余年》的采访,记者问太子的演员张昊唯,自己在戏里和谁最有CP感,太子想了想说,跟二皇子吧。刘端端是他师哥,他们之前探讨过这两个人物在性格上的区分,太子永远是板板正正地坐着,懂礼貌;而二皇子则是粗放散漫,放荡不羁,——两个人越不像其实越有CP感。
话说小伙你想得挺清楚啊。
但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采访的时候,我一眼都没认出来这是太子。
虽然由于打光问题,《庆余年》总被说成是“造型黑洞”,但有多少人前期吐槽二皇子撞脸羊驼后来又“真香”的?
1
造型为角色服务
更适合的造型,让角色更有说服力,既有助于演员入戏,也有利于观众理解。
庆余年里造型,就像它的“穿越”背景一样,有一种“从前慢”的老派作风。
太子的造型,处处突出一个“正”,——你说“木”也对。(此处@庆帝)
我们看太子,从头到脚,就是一个对称的端庄,
从中间对折,你将收获一个镜面对称的太子。(开玩笑的)
过去古装要表现翩翩公子,造型必然是发髻+披发。但披过长发的姑娘们都知道,要保持披发不乱是很难的(这里我们不去纠结古人其实更多是束发,毕竟是穿越架空的背景)而给太子选择了这种披发造型,更是在暗示太子不能轻举妄动,要注重储君形象,时时刻刻都得端着。
太子的整体造型,虽然看似增加庄重感的稳定性,但实则是一种沉重的拖累。太子的“正”,是他必须小心翼翼保护的“正面”形象,同时也是他最大的包袱。
去府衙施压这场戏很有意思,太子明明是展示“太子之威”,却从进门开始就处处窘态频出。
穿着过长的服装,过门槛得提着裙裳;
华盖太高了进不去大门,还得亲自指挥仪仗队怎么放到华盖,
——这放倒的是华盖吗?不,这放倒的就是那可笑的“太子之威”。
还有一场戏,就是在得知姑姑跪在庆帝殿前的时候,太子不听劝阻,匆匆前往求情。
慌乱之中,穿着礼服厚重礼服的太子被门槛绊倒。太子看似拥有储君之位,高高在上,实则根基不稳,一切皆是虚妄。
太子有一种特别有趣的反差,这可能他自己都没发现。在网剧《重生》播出时有个采访,网友问他,为什么又演了一个憨憨?
他说,那肯定是说太子了呗,但太子这个角色也不憨啊?难道是我演歪了?
看到这段时简直要逗死我了!
其实,他这种感觉特别对。
他是储君,处处得维护储君身份的体面,知书达理,礼贤下士。
大臣拜谒,会亲自下榻迎接;
在府衙,明明是去施压,却也是自己搬凳子坐;
在皇宫,皇帝带林相过来,他不仅起身行礼,还亲自给林相搬椅子……
他已在储君之位,争就是自降身份,有失体统;而庆帝也说过,作为一个太子不争?自古心软的太子都没好下场。
你能说他这些姿态全部是故作姿态吗?也不尽然。
我相信即使皇帝不在身边,或者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他依然会这样做,因为他从小就被教育成一个“未来明君”该有的样子。
太子本质上就是那种高高在上,自以为高贵,实则尴尬的存在。
所以,和二皇子比起来,太子从一开始就处于劣势,他既没有二皇子步步为营的心机城府,更要命的是他的立场也不够坚定,没有二皇子的在野优势,明目张胆地争权夺势,这就导致他总是笨拙地维护着自己的姿态,而他的储君身份又让他对自己的姿态有着极高的要求。
太子很像原始意义上的“偶像”,只是提着线的,不是旁人,正式他自己那颗患得患失,结果进退失据的心。
2
论眉毛的重要性
朋友评价:在看《庆余年》的时候觉得太子太淡,直到看了《重生》的小路警官才对他有印象。
这里选了一张应该比较接近本人素颜状态的照片,
张昊唯的脸线条柔和,
颧骨圆,中挺长,鼻子和嘴都是收敛偏窄的,
这样的脸千万不能胖,
一旦肉多,就容易让脸上的留白就过多,
就会莫名地像发面馒头。
Sorry,太子你在戏里并不像发面馒头。
《重生》路铭嘉剧照。
《重生》里眉毛虽然加宽,但是按照眉骨走势画的,显得浓眉大眼,又不会有眉毛浮在上面的感觉。
——“浮在上面”是什么意思?
前面提到过,长直黑的宽眉,是古装贵公子的标配,
《琅琊榜2》
一字眉的眉毛没有按照眉骨走势画,没有轻重变化,过于死板不够透气。
《师爷请自重》剧照
一般来说眉眼距离近会让人显得更精神,但对于中庭长的演员就会显得脸长且留白过多。
那么,什么样才是贴合眉骨的好眉毛呢?
绿色是演员实际脸部折角,红色虚线是妆容眉峰的位置。
左边这个眉毛,眉峰比实际略窄,一字眉又向下侵占了一部分眼窝,所以会显得眉不贴骨;右边《重生》的眉毛之所以舒服,就是因为眉峰与脸部折角像一致;
当然,都市偶像剧和古装剧里,妆容追求的是精致感,跟刑侦剧里的小警察要的是自然感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做到既破坏人物的贵气精致,又自然舒服呢?
我们来看《庆余年》,
同样是柔和线条的脸,但眼窝和眉毛的配合,就让面部走势显得错落有致。我们仔细看眉毛是怎么画的:
首先,眉头轻轻起笔,拉开,眉形从眉头向眉尾渐宽,让五官更为舒展,(其实更接近演员本身眉头的位置,)
其次,眉峰的出现,让这个脸有了支撑,眉峰恰好在额头折角的位置,并且向上拉长了眉尾。
如此,一个眉目舒朗的贵公子形象就立住了。
现代装同理。
所以,张昊唯同学,请放弃没有眉峰的一字眉。
3
如何获得好看的辨识度
我们这里探讨的就是,如何既让人觉得帅,又让人能记住。
上文我们说,眉毛画的好坏往往决定了整个妆容的成败,对于眼妆相对女演员淡的男演员来说更是如此。而眉形走势,不仅影响着角色的情绪,也带给演员不同的气质。
这里更明显就是二皇子的扮演者刘端端。
如果说张昊唯那些参演的要么是小角色,要么就是我根本没有关注过的剧,记不住正常,那么刘端端真的是让我大吃一惊了。
首先,他竟然是电影《绣春刀2》里的信王!
假意拜服在大太监脚下时,一个眼神就将角色的狠辣决绝演绎得入木三分。
众所周知,我是演技颜粉,就是想得到我的认可,演技必须是第一位的。
信王这个角色表明顺服当权宦官,实则忍辱负重,韬光养晦。
当时就觉得信王演员不错,长得又帅,虽然颧骨有些明显。
但我坚信此前和此后应该是都没见过这个演员。
紧接着,我又发现他居然还演过电视剧《少帅》!
——别忽悠我了,姐姐我可是几乎一集不落地看过这部电视剧!
结果上网一搜,
还真演过!
我把端端的几个角色剧照拼了一下:
脸还是那张脸,但是气质完全不同!
好的演员,是会隐藏在角色的后面的。如果一个演员,被人记住的是一个个生动鲜活的角色,绝对是一种成功。
但与此同时,每个造型区别之大,让人认不出来,说好听一点是“剧抛脸”,但从另一角度讲,就是没有记忆点,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印象,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帅哥你是谁啊”的疑问,而演员的职业性质决定了,要想成名成家,一定的辨识度必不可少。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既好看又有风格呢?
首先是造型与角色的贴合度。
有时候,为了突出某个角色的特质,会特意加上一下造型,
二皇子的斜刘海,就属于这个范畴。
早在武侠剧的霸屏时期,斜刘海就是非正派人士的标配,在古早味浓重的《庆余年》中自然也不会落下。
如果说太子的造型处处体现“对称平衡”,那么二皇子的造型就是处处打破平衡。
二皇子无论是身份、性格还是行事做派,完全就是正统的反面,他以非太子的身份争权夺位;在竞争中采取非常规的手段。
二皇子早期的服装,以这套青色服装为代表,随身轻便,出行近身也只带一个保镖。
即使是后期宽大层叠的礼服,也依然是束腰,视觉上更为修身颀长,这就让他看起来更为利落,与太子服饰的繁缛沉重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是妆容与演员贴合度。
既要符合角色,也要让演员出彩。
好的妆面在符合角色的同时,也要符合演员的硬件特点,这样才会看起来更顺眼,也更有辨识度。
二皇子除了像初期因为斜刘海撞脸羊驼外,其实看面相,二皇子更像是狐狸。
这是与角色性格中的精明狡黠相一致的。
而我们看演员的硬件条件:
这张应该是比较接近演员本身素颜的样子
修长锋利的眼角眉梢,细挺的鼻梁,轮廓清晰的薄唇,尖尖的下巴,演员刘端端的五官决定了他属于精致的长相。所以《庆余年》中为二皇子设计的全剧组最精致细眉,他完全驾驭得住。
仔细观察会发现,其实二皇子的眉毛也是有不同变化的。
初登场这套青色服装的眉毛是颇为强硬的直挑眉,
有清晰的眉峰折角,宽度比常规男妆眉都要窄,紧贴眉骨,线条硬朗,眉尾锐利。这是第一种。
第二种,是细弯眉。
细长的弯眉,没有明显的眉峰,眉梢细长,宛如一弯新月。
第三种,剑眉,整体宽度一致,长眉入鬓。
没有明显眉峰,是长眉入鬓式的剑眉,眉尾走势直线向上。
第四种:有眉峰的前收后放。
精修剧照里也能看出一定的差别:
但无论怎么变化,二皇子的妆容,始终保持了这种精细锐利的感觉,也因此,端端不适合边界不清的、宽且粗的眉毛,太厚重的眉毛与他容貌个性上的锐利感不符,虽然也能塑造角色性格,但若是为了好看,只有眉形清晰的窄眉更能衬托他的眼睛,若是要突出情绪特点,眉峰也应该清晰。
第三,
因势利导,整体和谐。
仅仅是保留特点还不够,因为特点在某些情况下,会影响角色的塑造,分散观者的注意力。放在演员刘端端这里,就是他的颧骨,还记得我对《绣春刀II》里信王的印象,就是一个颧骨有点明显的帅哥。
过分压盖,往往会造成欲盖弥彰的反作用,比如大陶虹的鬓角。
那么正确的做法是什么?
强化优点。
通过强化优点,让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优势五官上,强化优点和保留特点相辅相成,强化优点会让人把注意力集中在优势上,所谓扬长避短,而保留自己特点,则是保证辨识度。
《绣春刀II》在强化优点这方面做得就不如《庆余年》,刘端端的五官非常漂亮,当我们看到一个眉目凌厉,演技灵动的二皇子时,谁还会在意颧骨?
况且,颧骨带的强势感,本身无所谓优势还是缺陷,(这也是为什么走“老公”人设的女明星都会强调颧骨的原因)。漂亮精致的五官可以让他轻松驾驭精英角色,而强势的脸型也让他演绎凶狠野性时也具有说服力。
所以对于颧骨的处理,完全取决于摄影师的审美。
网上查到的刘端端的造型,有些选择的是通过遮挡或者后期弱化颧骨,试图让演员更符合当下轻骨量感的审美,这样出来的片子,往往会因为不像刘端端本人,太大众化,很难让人留下印象。就跟网上被磨皮磨得看不出轮廓的脸一样,毫无质感。
对于刘端端这类个人特色鲜明的演员造型,要强调的是他的优势,而非去掉特点,流水化加工只会让他泯然众人,真是暴殄天物了。
感谢《庆余年》剧组,用你们团队的集体才华,让我们发现了这么些宝藏演员。
图片粘贴不上,原文配图见 从《庆余年》太子与二皇子的反差说开
前一篇:张若昀,余年有幸
后一篇:我大约是不受年轻人欢迎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