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精选集[123]——寻章摘句系列之十二续
天下有雪
71. 混世王这个外号,是很有点哲学意味的,毕竟在世上,也就是个混。但曹文诏用实际行动生动地告诉他,混是容易的,混成王是很难的。[1684]
72. 紫金梁原本的想法,是集中兵力,跟曹文诏死磕。死磕未必能行,死是肯定的。[1684]
73. 这个想法再次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曹文诏同志是很负责的,别说中国河南,就算欧洲的荷兰,估计照去。在曹文诏的追击下,紫金梁王自用吃了大亏,好不容易跑到河南济源,终于解脱了。人死了,就解脱了。[1685]
74.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都是苦人家,闭只眼就过去了,官军也好,民军也罢,都是混饭吃,何必呢?[1686]
75. 明代的军队,就战斗力而言,一般是北方比南方强。北方的军队,最能打的,自然是辽东军。问题在于,辽东军成本太高,给钱不说,还要给地,相对而言,昌平兵性价比很高,而且就在京城附近,也好招。[1686]
76. 他虽然很猛,也很明白,凭自己这点兵力,追着在屁股后面踹几脚还可以,真卷袖子上去跟人拼命,是万万不能地。[1686]
77. 下面,我们介绍这个包围圈里的诸位英雄。据史料记载,除了知名人物高迎祥、张献忠、罗汝才、李自成外,还有若干历史人物,如薛仁贵、刘备(都是外号)以及某些新面孔:比如鞋底光(一直没想明白这外号啥意思,估计是说他跑得快),逼上路(这个外号很有觉悟)、一块云(估计原先干过诗人)、三只手(这个……);某些死人,比如混世王、上天龙……(应该之前已经被曹文诏干掉了)。大抵而言,所有你知道,或是不知道的,都在这个圈里。对诸位首领而言,崇祯六年的冬天应该是过不去了。[1687]
78. 崇祯是个很苦的孩子,上任时年纪轻轻,小心翼翼地装了两年孙子,干掉了死太监,才算正式掌权,掌权之后,手下那帮大臣又斗来斗去,好不容易干了几件事(比如裁掉驿站),又干出来个李自成。辛辛苦苦十几年,最后还是没辙。[1687]
79. 史料告诉我们,崇祯很勤奋,他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天天上朝,自己和老婆穿的衣服都打着补丁,也不好色(估计没时间),兢兢业业这么多年,没享受权利,尽承担义务。这样的皇帝,给谁谁都不干。很可怜。[1688]
80. 当时已是冬季,天气非常地冷,几万人被围在里面,没吃没喝,没进没退,打也打不过,跑也跑不掉。然而不要紧,还有压箱底的绝技,只要使出此招,强敌即可灰飞烟灭——投降。[1688]
81. 当然了,投降是暂时的,先投降,放下武器,等出了圈,拿起武器,咱再接着干。但你要知道,投降也是有难度的。[1689]
82. 人不认人,钱认人,这个道理,很通用。[1689]
83. 他也不知道,在这个包围圈里的诸位头领,都有投降的经历,且人均好几次,某些层次高点的,如张献忠,那都是投降的专业人士。再加上无知单纯的王总兵,也有点不单纯,还是收了头领们的钱,他还算比较地道,收钱就办事。[1689]
84. 左良玉同志工作成绩如此突出,除了黑锅的压力,以及他本人的努力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他所肃清的,只是河南境内的民军,那些头领的主力,已经跑了。[1690]
85. 我认为,他们跑到这个地方,是经过慎重考虑的。跟河南接壤的几个省份,陕西是不能去的,洪承畴在那里蹲着,而且这人专杀投降的,去了也没前途。山西也不能去,虽说曹文诏调走了,但几年来,广大头领们基本被打出了恐曹症,到了山西地界,就开始发怵,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要去。[1690]
86. 明代有史以来最大的地方官,就此登场。在此之前,明代最大的地方官,就是袁崇焕,他当蓟辽督师时,能管五个地区。光荣的记录被打破了,因为这个新职位,能管五个省。这个职务,在历史中的称谓,叫做五省总督。包括山西、陕西、河南、湖广、四川,权力极大,也没什么管辖范围,反正只要是流贼出没的地方,都归他管。[1691]
87. 陈奇瑜以无与伦比组织和策划能力告诉我们,所谓胜利,是可以算出来的。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孙子兵法[1692]
88. 我说过,他们的杀手锏,就是投降,准确地说,是诈降。没条件,谁投降啊?——春节晚会某小品。很有道理,很现实,但在这里,应该加上两个字:没条件,谁让你投降啊?[1693]
89. 所谓近似猛人的猛人,就是非猛人[1693]
90. 和贝尔蒂埃一样,陈总督是个典型的参谋型军官,他很会参谋,很能参谋,然而参来参去,把自己弄残了。军队之中,可以没有参谋,不能没有司令,因为在战场上,最关键的素质,不是参谋,而是决断。陈奇瑜同志只会参谋,不会决断。[1693]
91. 估计是历经考验,外加焕发第二次生命的激动,民军的战斗力越来越强,原本是被追着跑,现在个把能打的,都敢追着官兵跑。比如陕西著名悍将贺人龙,原本是去打李自成,结果被李自成打得落花流水,还围了起来,足足四十多天,断其粮食劝他投降,搞得贺总兵差点去啃树皮,差点没撑过来。[1694]
92. 所谓事不过三,玩了朝廷两把,就够意思了,再玩第三把,是不可能的。[1694]
93. 但凡某个朝代,到了最后时刻,战斗力都相当之差,但明朝似乎是个例外。几十年前,几万人就能把十几万日军打得落花流水,几十年后,虽说差点,但还算凑合。[1694]
94. 当然,开会的人也多,十三加上七十二,就算每户只出个把代表,也有近百人。简而言之,这是一次空前的大会,人多的大会。[1695]
95. 据说,张献忠先生除了当兵之外,还顺便干点零活,打点散工,具体包括强盗、打劫等等。这种兼职行为,应该是比较危险的,常在河边走,毕竟要湿鞋。张献忠同志终于被揭发了,他被关进监狱,经过审判,可能是平时兼职干得太多,判了个死刑。[1696]
96. 据说平时在军队里,张献忠先生打仗、兼职之余,经常还发些议论,说几句名人名言,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等等。[1696]
97. 张献忠起义的过程,是比较平和的,没人逼他去修长城,他似乎也没掉队,至于爹妈死光,毫无生路等情况,跟他都没关系,而且在此之前,他还是吃皇粮的,实在没法诉苦。[1696]
98. 因为杨鹤来了,大把大把给钱,投降是个潮流,张献忠紧跟时代潮流,也投了降。当然,后来他花完钱后,顺应潮流,又反了。[1696]
99. 他驳斥了许多人想逃走的想法,是很有种的,但除了有种外,就啥都没有了。因为敌人就在眼前,你要说不逃,也得想个辙。然而张献忠没辙。[1697]
100. 这位老师是何许人也,实在没处找,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个比较厉害的人物,因为在短暂犹豫之后,他说出了一个准确的预言:你将来必成大器,但始终是乱臣贼子,不得善终![1697]
---------------------
谢谢天下有雪的辛苦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