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75]

(2008-12-12 14:12:01)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高升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柒]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675]

 

落在他手上的民军头领,不是抵挡到底被杀,就是不抵抗投降被杀。总之,无论抵抗到底,还是不抵抗到底,都得被杀。

 

但事实告诉我们,在某些时候,这种方法是有效的,至少对某些人很有效。

 

这个某些人,是指张献忠之类的人。

 

关于张献忠的具体情况,这里先不讲;关于他后来有没有在四川干过那些事,也不讲;只讲一个问题——投降的次数。

 

我曾经在图书馆翻过半个月的史料,查询张献忠先生投降的相关问题,我知道他是经常投降的,但我不知道,他能经常到这个份上。

 

简单地说,他的投降次数,用一只手,是数不过来的,两只手都未必,而且他投降的频率也很高。有一次,从投降到再反,只用了十几天。

 

这是难能可贵的。一般说来,投降之后,也得履行个程序,吃个饭,洗个澡,找个地方定居,以上工作全部忙完,至少也得个把月。但张先生效率之高,速度之快,实在令人咂舌。

   

相比而言,李自成就好得多了。虽然他也投降,但还是很有几分硬气的,说不投降,就不投降,属于硬汉型人物。

 

大体而言,当时许多民军的行为程序是,起兵、作战、被官军包围,投降,走出包围圈,拿起武器,继续作战。

 

此类表演,基本都是固定节目,数不胜数。很快,你就会看到两个典型案例。

 

洪承畴跟杨鹤不同,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他看来,要彻底扭转形势,不能招抚,不能受降,只有一个办法——赶尽杀绝。

 

这种方式的效果相当明显,短短几个月内,西北局势开始稳定,各路民军纷纷受挫,首领被杀。

 

他的优异表现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包括崇祯。对他而言,高升是迟早的事。

 

但他毕竟太年轻,资历太浅,还要继续等。

 

两个月后,一件事情的发生,缩短了洪承畴的等待时间。

 

崇祯四年(1631),估计是有心脏病,或是胆囊炎,起义军进攻延绥巡抚镇守城池的时候,这位巡抚大人竟然被活活吓死。

 

没胆的人死了,就让有胆的人上,洪承畴接替了他的位置。

 

进步是没有止境的,又过了两个月,他的顶头上司杨鹤被抓了,总督的位置空了出来。没人能顶替,也没人愿意顶替,除了洪承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