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18]

(2008-08-06 18:51:38)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袁崇焕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柒]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518]

 

他不但这么想,也这么干。

 

天启五年(1625)十一月,高第下令,撤退。

 

撤退的地方包括锦州、松山、杏山、宁远、右屯、塔山、大小凌河,总之关外的一切据点,全部撤走。

 

撤退的物资包括:军队、平民、枪械、粮食,以及所有能搬走的物件。

 

他想回家,且不想再来。

 

但老百姓不想走,他们的家就在这里,他们已经失去很多,这是他们仅存的希望。

 

但他们没有选择,因为高先生说了,必须要走,“家毁田亡,嚎哭震天”,也得走。

 

高第逃走的时候,并没有追兵,但他逃走的动作实在太过逼真,跑得飞快,看到司令跑路,小兵自然也跑,孙承宗积累了几年的军事物资、军粮随即丢弃一空。

 

数年辛苦努力,收复四百余里江山,十余万军队,几百个据点,就这样毁于一旦。

 

希望已经断绝,东林党垮了,孙承宗走了,所谓关宁防线,已名存实亡,时局已无希望,很快,努尔哈赤的铁蹄,就会毫不费力地踩到这片土地上。

 

没有人想抵抗,也没有人能抵抗,跑路,是唯一的选择。

 

有一个人没有跑。

 

他看着四散奔逃的人群,无法控制的混乱,说出了这样的话:

 

“我是宁前道,必与宁前共存亡!我绝不入关,就算只我一人,也要守在此处(独卧孤城),迎战敌人!”

 

宁前道者,文官袁崇焕。

 

袁崇焕

 

若夫以一身之言动、进退、生死,关系国家之安危、民族之隆替者,于古未始有之。有之,则袁督师其人也。

                                        ——梁启超

 

关于袁崇焕的籍贯,是有纠纷的。他的祖父是广东东莞人,后来去了广西滕县,这就有点麻烦,名人就是资源,就要猛抢,东莞说他是东莞人,滕县说他是藤县人,争到今天都没消停。

 

但无论是东莞,还是滕县,当年都不是啥好地方。

 

明代的进士不少,但广东和广西的很少,据统计,70%以上都是江西、福建、浙江人。特别是广西,明代二百多年,一个状元都没出过。

 

袁崇焕就在广西读书,且自幼读书,因为他家是做生意的,那年头做生意的没地位,要想出人头地,只有读书。

 

就智商而言,袁崇焕是不低的,他二十三岁参加广西省统一考试,中了举人,当时他很得意,写了好几首诗庆祝,以才子自居。

 

一年后他才知道,自己还差得很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