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当年明月
当年明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670
  • 关注人气:311,53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9]

(2008-06-25 20:31:44)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当时宋江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9]

 

汪文言,安徽人,不是进士,也不是举人,甚至不是秀才,他没有进过考场,没有当过官,只是个普通的老百姓。

 

对于这位老百姓,后世曾有一个评价:以布衣之身,操控天下。

 

汪布衣小时候情况如何不太清楚,从目前的材料看,是个很能混的人,他虽然不考科举,却还是当上了公务员——县吏。

 

事实上,明代的公务员,并非都是政府官员,它分为两种:官与吏。

 

参加科举考试,考入政府成为公务员的,是官员。就算层次最低、底子最差的举人(比如海瑞),至少也能混个县教育局长。

 

可问题在于,明朝的官员编制是很少的,按规定,一个县里有品级,吃皇粮的,只有知县(县长)、县丞(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几个人而已。

 

而没有品级,也吃皇粮的,比如教谕(教育局长)、驿丞(县招待所所长),大都由举人担任,人数也不多。

 

在一个县里,只有以上人员算是国家公务员,换句话说,他们是领国家工资的。

 

然而一个县只靠这些人是不行的,县长大人日理万机,无论如何是忙不过来的,所以手下还要有跑腿的,偷奸耍滑的,老实办事的,端茶倒水的。

 

这些被找来干活的人,就叫吏。

 

吏没有官职、没有编制,国家也不给他们发工资,所有收入和办公费用都由县里解决,换句话说,这帮人国家是不管的。

 

虽然国家不管,没有正式身份,也不给钱,但这份职业还是相当热门,每年都有无数热血青年前来报考,没关系还当不上,也着实吸引了许多杰出人才,比如阳谷县的都头武松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榜样。

 

这是因为在吏的手中,掌握着一件最为重要的东西——权力。

 

一般说来,县太爷都是上级派下来的,没有根基,也没有班底,而吏大都是地头蛇,熟悉业务,有权在手,熟门熟路,擅长贪污受贿,黑吃黑,除去个把像海瑞那种软硬不吃的极品知县外,谁都拿这帮编外公务员没办法。

 

汪文言,就是编外公务员中,最狡猾,最会来事,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汪文言的官场生涯,是从监狱开始的,那时候,他是监狱的看守。

 

作为一名优秀的看守,他忠实履行了守护监狱,训斥犯人,收取贿赂、拿黑钱的职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