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0]

(2008-06-18 20:31:17)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反面典型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50]

 

就这样,在满桂的不懈努力下,宁远由当初一座较大的废墟,变成了一座较大的城市(军民五万余家,屯种远至五十里)。

 

而作为宁远地区的最高武官,他与袁崇焕的关系也相当好。

 

其实矛盾还是有的,但问题不大,至少当时不大。

 

必须说明一点,满桂当时的职务,是宁远总兵,而袁崇焕,是宁前道。就级别而言,满桂比袁崇焕要高,但明朝的传统,是以文制武,所以在宁远,袁崇焕的地位要略高于满桂,高一点点。

 

而据史料记载,满桂是个不苟言笑,却极其自负的人。加上他本人是从小兵干起,平时干的都是砍人头的营生(一个五十两),注重实践,最看不起的,就是那些空谈理论,没打过仗的文官,当然,这其中也包括袁崇焕。

 

但有趣的是,他和袁崇焕相处得还不错,并不是他比较大度,而是袁崇焕比较能忍。

 

袁大人是很有自知之明的。他很清楚,在辽东混的,大部分都是老兵油子,杀人放火的事情干惯了,在这些人看来,自己这种文化人兼新兵蛋子,是没有发言权的。

 

所以他非常谦虚,非常能装孙子,还时常向老前辈们(如满桂)虚心请教,满桂们也心知肚明,知道他是孙承宗的人,得罪不起,都给他几分面子。总之,大家混得都还不错。

 

满桂,袁崇焕的第四个帮助者,三年后的共经生死的战友,七年后置于死地的对手。

 

或许你觉得人已经够多了,可是孙承宗似乎不怎么看,不久之后,他又送来了第五个人。

 

这个人,是他从刑场上救下来的,他的名字叫赵率教。

 

赵率教,陕西人,此人当官很早,万历中期就已经是参将了,履历平平,战功平平,资质平平,什么都平平。

 

表现一般不说,后来还吃了官司,工作都没了。后来也拜杨镐先生的福,武将死得太多没人补,他就自告奋勇,去补了缺,在袁应泰的手下,混了个副总兵。

 

可是他的运气很不好,刚去没多久,辽阳就丢了,袁应泰自杀,他跑了。

 

情急之下,他投奔了王化贞,一年后,广宁失陷,王化贞跑了,他也跑了。

 

再后来,王在晋来了,他又投奔了王在晋。

 

由于几年之中,他到了好几个地方,到哪,哪就倒霉,且全无责任心,遇事就跑,遇麻烦就溜,至此,他终于成为了明军之中有口皆碑的典型人物——反面典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