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32]

(2008-06-04 19:47:51)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群众来信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

(长篇)明朝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432]

王在晋,字明初,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年进士。这位仁兄从没打过仗,之所以让他去,是因为他不能不去。

 

张尚书跑路的时候,他是兵部副部长,代理部长(署部事),换句话说,轮也轮到他了。

 

史书上对于这位仁兄的评价大都比较一致:什么废物、愚蠢,不一而同。

 

对此,我都同意,但我认为,他至少是个勇敢的人。

 

明知是黑锅,依然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地去背,难道不勇敢吗?

 

而他之所以失败,实在不是态度问题,而是能力问题。

 

因为他面对的敌人,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明朝最可怕的敌人,战场应变极快,骑兵战术使用精湛,他的军事能力,可与大明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名将相媲美。

 

毫无疑问,他是这个时代最为强悍、最具天赋的军事将领,之一

 

他或许很好,很强大,却绝非没有对手。

 

事实上,他宿命的克星已然出现,就在他的眼前——不只一个。

 

王在晋到达辽东后,非常努力,非常勤奋,他日夜不停地勘查地形,考量兵力部署,经过几天几夜的刻苦专研,终于想出了一个防御方案。

 

具体方案是这样的,王在晋认为,光守山海关是不够的,为了保证防御纵深,他决定再修一座新城,用来保卫山海关,而这座新城就在山海关外八里的八里铺。

 

王在晋做事十分认真,他不但选好了位置,还拟好了预算,兵力等等,然后一并上交皇帝。

 

天启皇帝看后大为高兴,立即批复同意,还从国库中拨出了工程款。

 

应该说,王在晋的热情是值得肯定的,态度是值得尊重的,创意是值得鼓励的,而全盘的计划,是值得唾弃的。

 

光守山海关是不够的,因为一旦山海关被攻破,京城就将毫无防卫,唾手可得,虽说山海关沿线很坚固,很结实,但毕竟是砖墙,不是高压电网,如果努尔哈赤玩一根筋,拼死往城墙上堆人,就是用嘴啃,估计也啃穿了。

 

在这一点上,王在晋的看法是正确的。

 

但这也是他唯一正确的地方,除此之外,都是胡闹。

 

哪里胡闹,我就不说了,等一会有人说。

 

总之,如按此方案执行,山海关破矣,京城丢矣,大明亡矣。

 

对于这一结果,王在晋不知道,天启自然也不知道,而更多的人,是知道了也不说。

 

就在一切几乎无可挽回的时候,一封群众来信,彻底改变了这个悲惨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