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29]

(2008-03-19 18:41:22)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名声没有

人就离去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329]
 

    关键时刻,万历同志再次证明,他是讲义气的,而且也不傻。

 

    奏疏送上去,他压根就没理,却发布了一道看似毫不相干的命令:

 

    吏部尚书孙鑨免职,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削职为民。

 

    这条圣旨的意思是:别跟我玩花样,你们那点把戏我都明白,再闹,就连你们一起收拾。

 

    应该说效果十分明显,很快,大家都不闹了。看上去,王锡爵赢了,实际上,他输了,且输得很惨。

 

    因为孙鑨本就是个背黑锅的角色,官免了也就消停了。赵南星就不同了,硬顶王锡爵后,他名望大增,被誉为不畏强暴,反抗强权的代表人物。虽然打包袱回了老家,却时常有人来拜访,每年都有上百道奏疏送到朝廷,推荐他出来做官。而这位兄弟也不负众望,二十年后再度出山,闹出了更大的动静。

 

    王锡爵就此完蛋,他虽然赢得了胜利,却输掉了名声,在很多人看来,残暴的王锡爵严酷镇压了开明的赵南星,压制了正直与民意。

 

    这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因为这一切,都似曾相识。

 

    十六年前,年轻官员王锡爵大摇大摆地迈进了张居正首辅的住所,慷慨激昂,大发议论后,扬长而去,然后名声大噪。

 

    十六年后,年轻官员赵南星向王锡爵首辅发起攻击,名满天下。

 

    当年的王锡爵,就是现在的赵南星,现在的王锡爵,就是当年的张居正,很有趣。

 

    有明一代,所谓的被压制者,未必真被压制,所谓的压制者,未必真能压制。

 

    遍览明代史料,曾见直言犯上者无数,细细分析之后,方才发觉:犯上是一定的,直言是不一定的。因为在那些直言背后,往往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目的。

 

最后一根稻草

 

    万历二十二年(1594)五月,王锡爵提出辞呈。

 

    万历挽留了他很多次,但王锡爵坚持要走。

 

    自进入朝廷以来,王锡爵严于律己,公正廉洁,几十年来如履薄冰,兢兢业业,终成大器。

 

    万历二十一年,他受召回到朝廷担任首辅,二十二年离去,总共干了一年。

 

    但这一年,就毁掉了他之前几十年累积的所有名声。

---------------------------

更正:

昨天更新中“文选司员外郎吕廕昌”,应为“文选司员外郎吕胤昌”。特此更正致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