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25]

(2008-01-04 18:46:36)
标签:

当年明月

明朝那些事儿

命令

文化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陆]—东林党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1225]
 

    王京,就是今天的汉城。日军全线败退后,大部撤到了这里,至正月二十日,聚集于此地的日军已达五万,而且看起来也不大想走。在这里,李如松即将迎来他人生中的最大考验。

 

    虽然李如松一生打过无数恶仗硬仗,但这一次,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孙子先生告诉我们: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此外,他还告诉我们: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

 

    综合起来是这么个意思,打仗的时候,最次的打算,是攻城,而攻击时,如果人数十倍于敌人,就围他,五倍,就攻他。

 

    城里,有五万日军。

 

    李如松的手上,也就五万人。

 

    在守城战中,防守方是很占优势的,平壤战役中,李如松用四万打两万,耍了无数花招,费劲力气,才最终得以攻克。

 

    五万人攻五万人,任务是艰巨的,困难是突出的,胜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当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王京之时,一场意外却彻底搅乱了这个困局。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二十六日,李如松发布了一道命令:

 

    总兵查大受、副总兵祖承训、游击李宁,率三千精兵,前往王京探路。

 

    仅仅半天之后,他接到了明军送回的战报:

 

    我军于半路遇敌,大受(查大受)纵兵急击,斩获六百余级。

 

    自平壤之后,日军毫无战力,这种打落水狗的报告,李如松已经习惯了。

 

    如果一个人长期听到同一类型的消息,他就有可能根据这类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

 

    所以一贯谨慎的李如松,做出了一个决定——亲自前往侦察。

 

    其实就李如松而言,这个行动并不算大胆,平壤激战时,他就敢骑马四处逛,现在自然更不在话下。

 

    但他绝不会想到,一切都将因这个决定而改变。

 

    万历二十一年(1593)正月二十七日,李如松率副将杨元、李如柏、张世爵,统领两千骑兵向王京前进。

 

    部队的行进速度很快,没过多久,便到达了马山馆,这里距离王京,只有九十里。

 

    李如松突然拉住了缰绳。

 

    长期的战场感觉告诉他,前方可能不像自己想得那么简单。

 

    于是他想了一会,下了一道命令:

 

    “我带一千人先行,副将杨元率军一千,随后跟进。”

 

    就是这道命令,挽救了他的性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