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730]

(2007-03-25 20:38:09)
分类: 明朝的那些事儿[叁]
(长篇)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730]
 

 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就是良民,拿起枪就是悍匪,一旦兵权在手,大军待发,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开始整顿所有部队,严格操练。

  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王守仁很清楚,对于叛乱者,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不过估计王守仁先生也没想到,他的到来对这场叛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起码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到底有多大。
 
在听到王守仁前来征讨的消息后,领导叛乱的两个首领当即达成了共识--投降。
 
王先生实在是名声在外,他的光辉业迹、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闻,连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也是闻名已久,叛乱者也就是想混口饭吃,犯不着和王先生作对,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决定接受朝廷招安。
 
 但这二位首领倒还有个担心,由于王先生之前的名声不好(喜欢耍诈),他们两个怕就算投了降,到时候王先生阴他们一下,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但事到如今,投降生死未卜,不投降就必死无疑,还是投降吧。


其实王守仁先生还是守信用的,只有对不讲信义,玩弄阴谋的人,他才会痛下杀手,见到这二位首领后,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顿板子(教训一下),就履行了诺言。
 
就这样,朝廷折腾了几年毫无办法的两广之乱,王守仁先生老将出马,立马就解决了。
 
这件事情给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朝廷上下一片赞扬之声,但这最后的辉煌也燃尽了王守仁的生命之火,他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嘉靖七年(1528)十月,他的肺病发作,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回家,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可是他的病情实在太重了,要等到上级审批,估计坟头上都长草了,王守仁当机立断,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回乡之路。
 
但他终究没有能够回去。


 嘉靖七年(1528)十一月,王守仁到达了江西南安,再也走不动了,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
 
 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