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工之爱情》是我国现存的一部最早的国产故事片。影片描写了水果商向医生女儿求爱的故事,反映了本世纪初中国城市平民的生活。这部 20 分钟的故事短片,是租借意大利商人劳罗的玻璃棚摄制的。当时,从商业角度考虑,以赢利为目的,影片迎合了小市民的口味,这跟导演张石川不无关系。作为“明星”主持人的张石川,认为明星公司拍片,只能“处处惟兴是尚,以冀博人一乐,尚无主义云。”因此,在 1922 年 3 月明星影业公司成立之初,一连拍摄了四部滑稽故事短片,第一部《滑稽大王游华记》、第二部《劳工之爱情》、第三部《大闹性剧场》、第四部《张欣生》,这些影片由于背离显示,表意肤浅,再加之格调十分低下,都是表现一些滑稽打闹或以惨无人道的杀人场面来刺激观众的低劣噱头。不受观众欢迎,经营状况不佳,使明星公司在经济上受到很大打击,几近倒闭。这样张石川不得不重新考虑郑正秋直面现实,为人生而创作的艺术主张。
郑正秋的艺术主张,十分重视艺术的教育功能。他在《自我导演以来》一文中,曾非常明确地指出:“电影不单是娱乐,电影应该有教育的意义”。加之郑正秋的电影创作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地把电影同时代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电影来表达自己对时代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中形成的某些思想,以震撼观众的心灵,给观众以启迪。他 1931 年初涉影坛执导的第一部短故事片《难夫难妻》,以其毕露的锋芒,抨击了封建婚姻制度的罪恶,实现了郑正秋“盖破第一遭事,不可无正当之主义提示于社会”。艺术应“教化社会”的一贯主张。在郑正秋一生编导的 44 部影片中,这一类影片是主流,约占五分之四。这部分影片具有积极进步的思想内容和鲜明的民族形式,因此颇受观众青睐。
像《劳工之爱情》这类影片,属于他饿偶尔为之,只占所拍影片的五分之一。这部分影片往往脱离时代环境,脱离现实,逃避政治,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滑稽片,即明星公司早期的四部故事短片;二是武侠侦探片,如《火烧红莲寺》等;三是迎合观众低级趣味的影片,如《侠风奇缘》等。这些影片虽系郑正秋的偶然行为,但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政治环境,主要集中出现在两个阶段里,滑稽片在 1922 年明星公司成立之初;武侠片和迎合落后观众低级趣味的影片,则出现在 1922 年以后。
郑正秋素有“好好先生”之誉,拍摄《劳工之爱情》,他是完全迁就张石川标“笑片”的意见,而放弃了自己本来摄制“长片正剧”,以“教化社会”的主张。不过,尽管这部影片的思想内容与社会现实脱离,与时代环境脱节,但通过影片我们仍可以看到郑正秋的艺术才华,他善于结构故事,善于以适度的夸张,创造生动滑稽的人物形象,比如影片开头,郑木匠以墨线平分西瓜,用圆规量西瓜的直径,用刨子刨甘蔗皮的形象化动作,煞是可笑,然后又寥寥几笔把郑木匠以前的身世画于观众的眼前。值得一提的是,在这部影片中,郑正秋很强调影片的动作性,而且每个动作的设计都简练达意,很符合早期默片的特点。导演对电影表现手法的掌握和运用,也比较熟练,场景交代得清清楚楚,人物关系简单明了,并较早地运用叠印技巧,来表现人物地回忆和想象,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郑正秋在这部影片里,不担任编剧,而且还任主演,也足以证明郑正秋是位电影艺术探索上的勇士。当塑造各种不同的角色时,他常根据角色的职业、年龄、个性的不同,练习不同走步,他克服高度近视、走台不便的困难,经常在台上默记着步数,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进行排练。在《劳工之爱情》中,他借助准确地形体动作,把一个不谙世事而又有点迂腐地旧式郎中,表现得惟妙惟肖,很令观众同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