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往事]《大浪淘沙》的背后的故事

(2008-02-01 16:26:43)
标签:

杂谈

分类: 银海泛舟
[电影往事]《大浪淘沙》的背后的故事
 
于洋为《大浪淘沙》贡献出一只眼睛

  电影中有一场戏是于洋得拽窗户的栏杆。现在不会要求演员的动作那样夸张,但原来很强调。拍这场戏时,于洋真的非常用力地拽,大铁条像手指般粗,要把它拽得分开些。于洋要拽的铁条是用胶皮管子做的,里面是铁丝,不能太使劲,但又要做出非常用力拉的动作。那时夏天,广州的酷暑如蒸笼,正式开拍前他就试了好几次,每次也都很使劲。拍这场戏的时候一使劲,于洋竟一下昏了过去。可能由于用力过猛,眼睛都憋红了,突然一下子不省人事了。当时在现场的人都慌了,赶忙给他喷水,拿电扇吹风。于洋苏醒过来忙连声问:“拍了没有,拍了没有?”大家都乐了:“拍什么了?”他说:“刚才的镜头啊!”“拍了,拍完了。你刚才怎么晕倒了,怎么搞的?”当时把导演也吓得够呛。从那次晕倒后,于洋的眼睛看东西都是双影。于是剧组让他去广东医学院看眼睛。经医生诊断,于洋患的是中心视网膜发炎,现在这只眼睛还是不成了,一直没有治好,现在这只眼睛完全是残废的,贡献给《大浪淘沙》了。

 

[电影往事]《大浪淘沙》的背后的故事

  

一部拍了三年的电影

  《大浪淘沙》从1963年、1964年到1965年一直拍,从广东,湖南长沙,湖北武汉,山东的济南、青岛到北京……走了很多地方,耗时三年多,中间还遭遇了“停机”。因为胶片用完了。那时,全国上下经济困难,电影胶片据说是用猪肉向苏联换的。而国内肉类供应已十分紧张,城市要凭票证限量买肉,农民的饭碗里一年到头也见不到几粒肉星星,难怪伊琳老把这句话挂在嘴边:“每格胶片,都是人民的血汗。”拍摄时,耗片比要严格控制在2:1。停机时,演职员们各回各单位,我被派去阳江搞“四清”。几个月后,有胶片了,又把大家召回重新开机。几个月后,胶片又用完了,依然去阳江搞“四清”。过了几个月,新胶片又运到,摄影机又开动了……

 

[电影往事]《大浪淘沙》的背后的故事

[电影往事]《大浪淘沙》的背后的故事

 

兄弟情深,共唱《工农兵联合起来》

  经历了一波波的磨难,坚持过了一次次的考验,走进观众视野的《大浪淘沙》终于获得了观众的肯定。而时间更成为了检验一切的试金石,从1965到2008,43年中这四个兄弟的命运一直牵动着无数观众的心。而四位主演成功的演绎更是给观众留下了难以抹去的记忆。而现实生活中四位演员的年龄排序和电影中的角色也正好一样,四个人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不过很可惜大哥的扮演者简瑞超已经去世了,节目中大家共干了杯中酒,一起延长了电影中那首振奋人心的《工农兵联合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