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艺术赏析 |
分类: 艺术人生 |
我生平有三个梦:第一个是演电影,第二个是在舞台上唱歌,第三个是写作……
文/王德彰
谢芳,名字总是和林道静、陶岚、竺春花连在一起。她在故事片《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中塑造的这三个银幕人物形象颇具光彩,感染、教育了几代人,给观众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40多年日月更替,人们提到她时,还常常冠以“林道静”的称谓,可见观众对她的厚爱一直不变。
第一个梦:做银幕、荧屏的“常青树”
与当今影坛上很走红的那些“影帝”、“影后”相比,谢芳没有像他们那样铺天盖地地火爆过,因为当年还不时兴这些叫法。如今,在制造明星的时代大潮中,谢芳已经老了。不过,她与崔嵬、赵丹、白杨、王丹凤、秦怡、李亚林、祝希娟等人一样,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谢芳曾有光辉的历程,她在《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中塑造的栩栩如生的形象令人难以忘怀。这些影片曾多次参加在日本、美国、法国、叙利亚及东欧六国举办的“中国电影周”,让世界各地的影迷一睹她的风采。后来她又主演了多部电影、电视剧,人们熟知的影片《李清照》和《血,总是热的》、电视剧《离别广岛的日子》和《我爱我家》等,都享有盛誉。观众看了这些影视剧后总是津津乐道:“这是谢芳演的。”凭着这些,谢芳在1989年被评为建国40周年“十大影星”之一,在1995年被中国电影表演学会授予“特别贡献奖”,在纪念世界电影100周年、中国电影90周年的评奖活动中获“中国电影世纪奖”。自然,她是当之无愧的。
谢芳总是说自己老了,其实她并不显老。她今年已66岁,但丰采依旧,从容貌到言谈举止,看上去不过是50岁左右。前几年,谢芳从岗位上退了下来,但她退而未休,依然活跃在银幕和荧屏上。两年前,她拍了四部电视剧,在《总督张之洞》和《御花子》中扮演慈禧,在《富贵双城》中扮演老中医,在《城市稻草人》中扮演退休教师。
2000年,谢芳忙得不亦乐乎。她先在福州拍《幻影天使》,扮演商人的妻子;接着在沈阳拍《蒋新松》(反映自动化专家蒋新松的纪实电视剧),扮演省科委的老干部;年底又在北京拍《浮躁的夏天》。
在这些影视剧中,谢芳大多扮演老年人。老年人演老年人,本色加上性格,谢芳塑造的形象依然闪烁光彩。不少“林道静”迷叹道:“谢芳是银幕、荧屏上的‘常青树’。”
第二个梦:在银幕上歌唱美好生活
谢芳从影纯属偶然。
1951年,16岁的谢芳从上海考入中南文工团(即后来的武汉歌舞剧院)。从那时起,她就开始主演歌剧,如《小二黑结婚》、《货郎与小姐》、《白毛女》、《刘三姐》,还有豫剧《柜中缘》等传统戏。
1959年初,武汉歌舞剧院准备组织小分队到福建前线慰问演出之际,北京电影制片厂找到谢芳,请她出演即将开拍的《青春之歌》中的女主角林道静。就这样,谢芳走上了银幕。1963年,北影厂拍摄《早春二月》,谢芳接下主角陶岚的角色。同年,她和她的先生张目调进北京。张目原是著名歌剧演员,到北京后担任中国歌舞剧院歌剧团团长。
歌剧演员——地方戏演员——电影演员,谢芳在演艺界堪称“全活儿”。她演歌剧、地方戏的经历,为她在电影中饰演不同角色、不同行当的人物奠定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她的这一根基,即使是电影科班出身的演员也望尘莫及。谢芳扮演竺春花,后来主演李清照,前者是旧社会的“苦戏子”,后者是穿古装的大家闺秀,如果没有戏曲的表演功底,肯定演不好。
谢芳年轻时就喜欢唱歌,无论是节假日团里举行联欢晚会,还是参加友人的聚会,或是和亲朋好友一块儿唱卡拉OK,她都引吭高歌。她的嗓音极好,圆润清脆,不愧为有着扎实功底的歌唱演员。她最喜欢唱的歌是《小二黑结婚》中的那首:“清粼粼的水,蓝格莹莹的天……”唱歌使谢芳的性格更加开朗、奔放,使她更加热爱生活,更加追寻属于她的那些梦想。
1999年,谢芳与六位老艺人一起主演18集电视连续剧《光荣街10号》,并在剧中重操旧业,在老年合唱队里担任领唱,实现了在舞台放声歌唱的梦想。
在北影厂的演员家属楼的最后一栋二楼的一个单元,居住着著名演员谢芳。
谢芳家五口人住,显得十分拥挤。书房位于北面,只有八九平方米,摆放着一架大钢琴和两把旧式扶手椅子及音像柜、书柜等,整间房子被挤得没剩下多少空间。卧室有两间,一间是谢芳、张目夫妇的,另一间是孩子的。这两间卧室都不大,每间只八九平方米。由于居住的楼层较低,屋内常年晦暗无光,有些潮湿……
以常人的眼光看,谢芳家的居住环境、条件在厂里并不是最困难的,但和一些老艺术家比起来则有好些差距。个中原因自然不少,但最主要的是谢芳原有一个信条:钱够花,有房住,一切就安康。然而,她的这一信条在1999年到来的时候开始动摇了,她决心为一套好房子而战。
谢芳以前每年都有不少时间在外演戏和参加各种活动,没有感到家里拥挤的诸多不便。如今她说:“戏是越来越少了,活动除了签签名或偶尔参加电视台组织的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家里度过,我才深感居住条件的改善太重要了。我曾向厂领导要房子,要了多次,不过看来是没有希望了。我现在不是红演员,又不能为厂里争多少荣誉,厂里会给我房子吗?”
怎么办呢?谢芳开始向第三个梦想进军。她有些兴奋地说:“只有靠自己努力奋斗了。别看我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可现在我已是《中国电影报》的专栏作家了,每两周2000字,另外,我再写些书啊、散文什么的。也许诚心能感天,能买一套房子。要买不上一套,能改善一下居住条件、有间像样的书房也行啊!”
从银幕、荧屏转向笔耕,对年逾花甲的老电影演员来说很难得。谢芳近年已出了三本书——20万字的《银屏内外》、25万字的《往事匆匆》、影视小说《不沉的湖》。她以细腻流畅的笔触,述说自己的成长经历和艺术生涯,教人奋进,使人感喟。
如今,谢芳为了房子还继续在纸上拼搏。正是由于这一点,她实现了自己生平的第三个梦想。
文/王德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