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人生 |
形容我的海南生活,只能用一个宇,就是“漂”。满腔热、年轻人创业的激情,
遭遇的却是漫长的待业生活。
——郭凯敏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下飞机,一股热浪迎面扑来,郭凯敏觉得自己如同来到了异国他乡:椰树、大海、皮肤黝黑的人们、光着脚的姑娘……一切都那么新鲜,郭凯敏觉得,海南一定是一个能让自己施展开拳脚的舞台。
第二天,按照事先约定好的,郭凯敏兴冲冲地去找那个曾经给他许诺过很多的副台长。可是话还没说两句,就当头被人砸了个闷棍——副台长说,哎呀,现在咱们这儿没有编制。
离开上影厂的时候,郭凯敏是国家二级演员,副教授,有很多戏找他拍,每月拿固定工资,出门在外享受软卧待遇。可是刚刚踏上海口,他一下子就成了待业青年。而且这一待,就是两年。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晃两年过去了,郭凯敏慌了、急了。一着急,他毛遂自荐,去省政府找了当时的省委书记。那天两点半,郭凯敏走进了省委办公厅,顺利地见到了当时的省委书记。书记说听说你来了,不过以为你是来玩的。郭凯敏说他觉得海南确实是好地方,这两年的时间里他也确实从心里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爱上了这片土地。省委书记大受感动,当时就找了主管文艺的副市长和宣传部部长。结果不到一星期,编制下来了,他被分到了海南电视台文艺部。郭凯敏觉得,经历两年的苦难之后,他的辉煌时期又要来了——但是,这一次他又错了。待业了两年,费尽千辛万苦到了海南电视台,结果让他当个主持人。
无奈之中,郭凯敏摇摆于导演与主持人之间,主持了一年的综艺类节目,收视率却极低。曾经邀请他来海南发展的副台长还在稳稳当当地当他的副台长,在他的关照之下,郭凯敏的境况似乎每况愈下。进台没几天,海南电视台决定投资拍摄一部电视剧,按说以郭凯敏当时的地位和资历,不说当导演,当个男演员绝对是绰绰有余的。但是台里请别人了,对他是只字不提,就像他根本就没存在过一样。后来曾经有人间郭凯敏,为什么这个副台长有事没事地干吗老跟你对着干啊。郭凯敏说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台里没有正台长,只有这么一个副台长,一切都是他说了算。而听别人说,这个副台长是怕当红的郭凯敏到了台里抢了他的位置。而这么多年过去了,这个当年的副台长现在已被双规。
在海南电视台呆了一年多,郭凯敏又着急了:这么耗下去,当年的远大理想去哪儿了?他又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在海南建电影制片厂的可能性不大。但当时在海南,越来越多的民营公司起来了,于是在海南电视台即将分房的时候,郭凯敏离开了。
经过一番运作之后,郭凯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兆凯影业发展公司,意在日后有个好兆头,能够凯旋归来。公司先是跟海口电视台合作,搞了个叫做“南海大舞台”的节目。接下来又办了个艺员培训中心。刚开始挺好的,第一批招了30多个学员。郭凯敏专门请了资深的演员、电影学院的教授来教他们,而且有“南海大舞台”这个栏目能让他们参加实践、施展才华。但是九十年代中期,海南的两大热点是房地产和证券。今天这块地皮是一万块钱买回来的,下个月就是十万,三个月以后就是三十万。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忙着逮机会赚钱了,于是艺员培训中心很快夭折了……
在海南,最困难的时候,郭凯敏买不起两张回上海的机票。就只好给家里打电话说,生意太忙了,春节实在是抽不开身,就不回去了。而以前上海的朋友问起来,他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说挺好的,都挺顺的。到最后,大家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他办了个影视城,已经资产上亿;有的说他在海南炒房地产,刚开始赚了好几亿,后来赔得一塌糊涂,有的甚至还传说他因为经济问题被抓了进去。
1995年,在公司前景比较暗淡的时候,郭凯敏利用发行电影《天伦》的机会,决定到北京发展。但是,1994年海南的泡沫经济出现以后,海南岛的形象变得很不好,一提你是从海南来的,大家都觉得你是骗子。于是郭凯敏到北京后始终背着一个骗子的包袱,做事也不顺,处处碰壁。在这种情况下,郭凯敏仍在坚持,电影、电视剧、电视电影、专题片,他都干过。
演员、导演、制片人、编剧、老板,该做的、能做的他都干过了。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1999年,郭凯敏开始进行反思。最后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重新回来当演员。从1990年他离开上影厂,已经十年过去了。十年时间,作为演员的郭凯敏已经逐渐被观众淡忘。但是他觉得,他经历的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一定会对他塑造人物有好处。他要把对生活彻骨铭心的感受融入到角色当中。于是从2000年开始,人们看到,郭凯敏又回到了舞台和荧屏上,有了和陈佩斯合作的话剧《亲戚朋友好算帐》,有了电视剧《国家公诉》、《自流井》,有了马上要巡演的《好人丛飞》。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经过一番运作之后,郭凯敏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兆凯影业发展公司,意在日后有个好兆头,能够凯旋归来。公司先是跟海口电视台合作,搞了个叫做“南海大舞台”的节目。接下来又办了个艺员培训中心。刚开始挺好的,第一批招了30多个学员。郭凯敏专门请了资深的演员、电影学院的教授来教他们,而且有“南海大舞台”这个栏目能让他们参加实践、施展才华。但是九十年代中期,海南的两大热点是房地产和证券。今天这块地皮是一万块钱买回来的,下个月就是十万,三个月以后就是三十万。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忙着逮机会赚钱了,于是艺员培训中心很快夭折了……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1995年,在公司前景比较暗淡的时候,郭凯敏利用发行电影《天伦》的机会,决定到北京发展。但是,1994年海南的泡沫经济出现以后,海南岛的形象变得很不好,一提你是从海南来的,大家都觉得你是骗子。于是郭凯敏到北京后始终背着一个骗子的包袱,做事也不顺,处处碰壁。在这种情况下,郭凯敏仍在坚持,电影、电视剧、电视电影、专题片,他都干过。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 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 <wbr>[4]](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一篇:郭凯敏故事:再回首坎坷成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