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艺术人生 |
向梅第一部参与拍摄的电影是《女篮5号》,但是这部银幕处女作,却在此后多年给她留下了两个谜团:为何我没有参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选拔,却意外接到了参演的通知?为何我的名字从第一部电影上映时就被改成了‘响梅”,自己却毫不知情,甚至连谁改的都不知道?
故事还要从向梅的大学时代开始。这一天,已经接近学期末,身为天津大学建筑系大二学生的向梅,正在紧张地准备最后一门功课的考试,突然接到.一封来自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信。信里邀请向梅到上海来参演一部反映运动员故事的电影,并写明二
三天之后到学校来接她。恐怕当时向梅自己也没有想到,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体育故事片——《女篮5号》。
这时候一头露水的向梅还在琢磨呢,我在上影厂也没有认识的人啊?怎么他们就找到我拍电影去呢?到时候,他们还真的会来学校,不是开玩笑吗?但信中肯定的语气和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落款似乎不容任何置疑。
果不其然,三天之后,电影《女篮5号》的制片主任真的出现在了天津大学的校园里。虽然向梅抱着无论什么工作岗位都能为国家做贡献的“螺丝钉”
精神,打算服从组织上的安排,但天津大学并不愿意轻易放走这位未来的“女建筑师”。经过多次协商,学校才同意“一年休学”的妥协解决办法。
由此,向梅收拾行李,坐上火车赶赴上海电影制片厂。现在看来,这一去,似乎就已经预示了她今后的路,要在银幕上展现各式各样的人生悲喜,要通过胶片,向观众表达一段段耐人寻味的往事。
很快,《女篮5号》里的9号队员汪爱珠,使初登银幕的向梅,凭借着朴素自然的本色为观众所熟悉,并由此被“劝说”,留在上海,并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电影《女篮5号》上映的时候,“汪爱珠”的扮演者名字,就已经写着“向梅”两个字,连她自己也不清楚这个名字是谁给改的,只知道是经过了谢晋导演的同意,而且此后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她的“艺名”。
许多年之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白沉导演告诉她,向梅这个名字,其实是当年我帮你改的,你原来不是叫“武相梅”吗?保留了后面两个字,又换成了“向”字,这个名字很有艺术气质嘛。
改名之谜,在多年后己经有了答案,而另外一个“来信之谜”,又要说回到电影拍摄之时,向梅虽然尽白己全力在演绎着“汪爱珠”,却一直不知道自己当初为何接到那封“上影厂来信”,而以她的性格,不愿意四处打听,于是,这个难解的谜团一拖再拖,一年多之后才真相大白。还是一位远房亲戚向她透露:当年正值谢晋导演第一次独立执导,在《新民晚报》上刊登消息要广招演员,是远房亲戚的推荐和向梅清新靓丽的照片,为她赢得了这个角色。
也曾有人问过向梅,放弃了建筑的职业,转当电影演员,有没有遗憾?向梅在一次面对观众时的回应,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如果我当年要是选择了继续学习建筑,你们现在在这里不就看不到我了吗?
《红色娘子军》,谢晋导演的“大发脾气”
此后的向梅,相继出演了《夜航》、《布谷鸟又叫了》、《重要一课》、《千女闹海》等影片,演技日趋成熟,而1961年上映的、由谢晋执导的电影《红色娘子军》,又成为观众对向梅演技肯定的作品之一。向梅说,影片拍摄了3年之久,这确实是一部深入生活的用心之作。
“那个时候的海南,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向梅回忆着往事,“但大家都打起精神,毫无怨言。”
暂且不提大家背着铺盖卷来到海南时住宿条件的简陋,在银幕上演绎这些“娘子军”的女演员们,有时候甚至连洗澡的想法都成了“奢求”。《红色娘子军》的主演祝希娟曾说过,当时最盼望的就是能下河去洗澡,而且下河洗澡的机会也是很少的,热水就更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真的是这样吗?向梅点了点头,她讲起了“娘子军”们“洗澡”
的情形,当时是这样一幅场景:“娘子军”们在水井旁围成一圈,用双手撑开的衣服权当布帘。一位姑娘在包围的正中,从水井里提水上来,一捧一捧浇在身上,洗去一身尘土。这个姑娘洗完了,再换另一位“娘子军”,如此循环往复,需要很久才能让所有的人都洗完,而充当“人墙”的姑娘们,此时举起衣服的手臂早就酸疼不已了。
在这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除了要克服条件的艰苦,更重要的是把握人物的情绪,向梅饰演的童养媳“红莲”,就有着从隐忍到觉悟的思想转变。说起来,许多观众对“红莲”的印象首先是停留在她那木头人“丈夫”身上。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在什么样的情形之下,一个活泼可爱的姑娘会嫁给一个木头人?这一切似乎难以想象,但那个年代的海南,这种情况却是屡见不鲜。
向梅说,她第一次听说这样的故事时,也觉得很不可思议,但当她真的面对那些曾经饱受迫害的女性们,心被残酷的现实深深地震撼了。
原来,当时的海南,女性是主要的劳动力,家境一般的人,如果儿子早年夭折,就娶个童养媳回来当作劳动力。哪怕在婚礼上充当“新郎”的是木头人也好,甚至是一只鸡也罢,都只是个形式,他们要的,只是一个能干活的“儿媳妇”。
红莲的遭遇,也注定了她后来毅然决然的反抗,成长为一名红军战士,在南霸天被抓住之后,是她和众姐妹一道,将南霸天押上审判台,这一天,正是天空晴朗的好日子,灿烂的阳光预示着广大人民的新生。
电影的象征手段确实引人思考,但在实际的拍摄中,如何能够恰好抓拍到湛湛蓝天,万里无云呢?要知道,海南的天气变化无常,老天爷常常降下雨水,太阳也会时不时跟大家玩玩“捉迷藏”。
拍摄的那一天,“娘子军”姑娘们都早早在现场等候天晴了,但天不遂人愿,乌云满天就是不愿散开。这些平时就活泼的姑娘们也就仨一群、俩一伙,卿卿喳喳地聊起天来了。
这时候,一贯对演员要求严格的谢晋导演走过来了,此时姑娘们还不知道,一场“暴风雨”很快就要来了。
看到这些“娘子军”笑着聊着,谢晋导演的声音一下提高了8度,把大家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们一会儿要拍的是押南霸天上审判台,都是怀着悲愤的心情,现在都哈哈地笑开了,一会儿还怎么入戏?现在不培养情绪,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大家一下都愣住了,然后开始慢慢散去。开始摸索情绪、开始进入角色,而此时的向梅,除了揣摩“红莲”之外,她还记住了谢晋导演的“教诲”,在此后的多年里,这种对待艺术认真的态度,还仍然对她有着深深的影响。
向梅说,在她的印象中,谢晋导演一直是坚持严格要求的,这样的严格要求,对人物的塑造有着不可忽视的效果。记得从《女篮5号》开始,谢导就安排大家每天至少4个小时的篮球训练;而《红色娘子军》更是每天都要进行军事训练,操枪、拉练、匍匐前进、紧急集合,都是家常便饭,甚至要求大家把本来白嫩的皮肤晒黑一些,此时晒不黑的向梅,就只能蹭许多锅灰抹在脸上,这才能显现出红军女战士的“精神头儿”。
《保密局的枪声》第一次为角色“造反”
从言谈举止之中就能感觉得到,向梅的性格温和,不像是脾气急躁,容易激动的人。向梅也认可了这一点,多年来,她一直是服从艺术、服从组织,但只有那一次例外:她为《保密局的枪声》里“史秀英”这个角色,第一次“造反”了。
那是1978年前后,小说《战斗在敌人心脏里》风靡一时,电影导演常彦正打算拍摄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保密局的枪声》,苦于女主角难以选拔,却在一次不经意的电影界聚会上看到了向梅。
此时的向梅,已经40岁出头,按照当年人们的思路,这个年纪的女性似乎并不是女主角的最佳人选,但常彦导演正是看重了向梅的成熟稳重、漂亮大气。他说,一位机智勇敢、随机应变的女地下工作者,应该是有生活历练的、有工作经验的,这不是随便找一个“小Y头片子”就能演好的。
导演一眼就相中了向梅,此时的向梅还浑然不知呢。而让导演挠头的是,他只是远远看到了向梅,却不知道她姓甚名谁,唯一的线索,就是看到她与上影厂的演员们在一起,因此导演推测,她也是上影厂的演员。
于是,一位负责演员工作的副导演很快来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寻人”。根据描述,这是一位二十八九岁,个子1米67左右的女演员,上影厂演员剧团的同志苦思冥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这个人到底是谁。
为什么找个人这么困难?实际的情况是副导演的信息太不准确,不知道是互相之间的传话有误,还是导演远远看得不够清楚,其实这时的向梅巳经过了40岁,身高也只有1米64。但是她的样子确实看起来很年轻,又很瘦,就显得个子高,因此无论副导演怎么描述,也找不到这个“二十八九岁”的女演员来。
正在副导演急得不知如何是好的当口,向梅的姐姐似乎感觉出了点儿什么,于是拿出演员相簿给副导演看。这位副导演一看见向梅的照片,一拍大腿,哎呀,就是她!
人虽然是找到了,但是却过不了上影厂这一关。原来,之前珠江电影制片厂已经有一部戏要请向梅来演,上影厂的领导已经答应了,但向梅看过剧本之后觉得那个角色并不适合自己。
上影厂为了遵守之前的承诺,不同意把向梅借到长影厂去拍摄《保密局的枪声》。至少,这也是一个关乎电影厂信誉的问题啊。
以前一直和善安静的向梅这次也坐不住了,她下定决心,为了这个适合自己的“史秀英”,咱也“造一次反”。她打算去找厂长商量,人家说,厂长在午睡呢。“没关系,那我等着!”看来向梅这次是吃了秤陀——铁了心了。等到表针刚指向一点,向梅噎噎噎噎地跑进了厂长办公室,开始据理力争:长影的本子不错,那本小说我也看过,确实适合我演……
厂长被磨的没办法,也就松了口:好吧,你就去演《保密局的枪声》吧,珠影那边有什么问题,我担待着。顺利地进入了长影的摄制组,向梅出演了自己心仪的角色,但是另一边,上影厂的厂长也饱受珠影的责怪:为什么说好了的演员又不给我们了?
向梅说,感谢厂长的这个决定,成就她的第二次艺术生命。《保密局的枪声》上映之后,好评如潮,在首钢连演25场,观众还大呼不过瘾,而此时的向梅,艺术风格更趋成熟,她典雅的知识女性形象也由此深植人心。
记者手记
之前也曾经看过向梅的一些照片,画面里那个清新、美丽、苗条的女子,一直让我有一种错觉:这只是向梅年轻时候的留影而已。掐指算算,向梅如今已经年近七十了,但当向梅与我对面而坐的时候,我觉得也许是自己的视觉神经出了错,要不就是关于她的年龄资料有误,她像是年逾古稀的人吗?
好奇最终战胜了害怕唐突的心理,我还是提出了这个问题,向梅听了并没有露出不悦的神色,她笑着说,我不是70岁,今年才68呢!
问向梅保养的秘诀,她说也没什么,只是注意休息,注意饮食,仅此而已。
人们都说艺术生命常青,但为什么常青,或许没有人如此深究。也许,正是艺术,使生命常青,使她的外貌、她的心灵永益青春,我是这么理解的,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