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银海泛舟 |
1940年初秋的一個深夜,一列閃著大燈的日軍列車沿峽谷駛來。一個人影敏捷地蹬上車頂,探身將幾束手榴彈扔進車廂。在日軍一片慘叫聲中,人影飛身躍下火車。她就是青石坡民兵隊長呂春秀。此時,平陽關大橋也被八路軍營長梁振山帶領民兵炸毀。日軍中隊長野川為推卸責任,要將偽警備大隊長郎友仁處死,卻被副大隊長錢疤攔住。正當雙方劍拔弩張時刻,日軍松木少將趕到阻止了他們。松木深知"以華治華"的秘訣。平陽關是晉冀兩省交通命脈的咽喉,日軍西運兵馬、東運煤炭都要靠它。他要郎友仁與新任中隊長村內同心協力,將積壓的彈藥用汽車運往戰局吃緊的陽泉。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梁振平識破敵人的詭計,帶領民兵再次給了敵人沉重的打擊。狡猾的村內利用春秀的疏忽,突然帶兵血洗了青石坡,又用枕木架通了平陽關大橋墩,梁振山他們立刻製訂下作戰計劃。燒橋破路,給敵以沉重打擊。驕橫暴戾的村內被逼自殺。不甘失敗的松木又想出更惡毒的辦法,把鐵路兩旁十里以內變成了無人區。在嚴酷的鬥爭面前,梁振山團結軍民,又計劃炸掉平陽關隧道,讓鬼子長期不能通車。此時,梁振山又接到敵人將把一列車炸藥秘密運往陽泉的報告。他們急忙研究作戰方案,制訂了幾種炸車方案。第一方案沒有成功;執行第二方案的幾名同志也都犧牲了。就在炸藥列車即將退進隧道之際,隧道頂部的煙霧中出現了春秀的身影,她懷抱炸藥包毫不猶豫地縱身跳到車廂頂部,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敵人的交通合脈徹底中斷了。村口橋頭邊,勝利歸來的梁振山緊緊抱著烈士的遺孤,迎著朝霞大步向前走去。
我國的軍教片分為軍事科教片、文獻片、軍事紀錄片、民兵傳統教育片等不同種類。尤其是民兵傳統教育片,把戰爭的方式方法通過人物、故事、情節進行形象生動的再現,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影片類型,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民兵傳統教育片三部曲”:《地雷戰》《地道戰》和《破襲戰》。
因為文革的原因,《破襲戰》直到1986年才得以攝製完成,結合當時的社會時代背景,影片在講述遊擊戰思想的同時,更注重故事與人物的可看性,因而在上映之後,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反映抗日戰爭、宣傳介紹毛澤東遊擊戰思想、普及國防意識教育的又一部力作。
當時,八一廠的有關領導本著“普及國防教育知識”的目的進行本片的定性工作,編劇、導演結合與“地道戰”、“地雷戰”一樣,同屬於作戰形式的“破襲戰”為教育內容,選擇1940年華北地區名震一時的百團大戰為背景,進行故事創作。雖然沒有正面描寫百團大戰、謳歌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但通過男女主人公梁振山、呂春秀的言行所為、獻身犧牲,洞悉了百團大戰真實情況和歷史作用,以點帶面的讚頌了破襲戰,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史和解放戰爭史上的重要作用 。
尤其是影片攝製放映的20世紀80年代,戰爭的現代化程度日益提高,對後勤保障的依賴越來越大,鐵路、公路、機場、碼頭、橋梁、管道等通信、工程設施,都成為對敵鬥爭的有利條件。所以,影片以“介紹破襲戰這一神奇戰法”為主題,以“教育鼓舞國民鬥爭經驗、民族精神、英雄氣概”為副題,在當時社會,引起了很大的凡響,有著特定的時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