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苏城市化进程的简单借鉴

(2011-10-03 23:33:08)
标签:

杂谈

    阅志儒新书《来自上层的革命》,作者一扫经济崩溃促使苏联解体的固识,以一党精英的政治文化取向解释剧变根源,很有见的。

    文中片段吸引了我的注意-----回首苏联的城市化进程,中外学者普遍共识其过快的城市化埋下了诸多社会问题的矛盾种子。

    查资料,苏联的城市化进程有多快?

    把收集到的数据统一汇到一个表里,如下:

 

苏联历年城市人口、城市化率统计表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917

700

18

1922

2600

16

1926

2630

17.9

1929

2830

18.4

1937

4660

28.4

1938

5000

29.9

1939

5610

32.9

1940

6310

32.5

1950

6940

38.9

1960

10360

48.8

1970

13600

56.3

1979

16359

62.3

1980

16620

62.8

1987

18600

66

1990

19000

66

 

    这个城市化速度快吗?可以看出,纵然在城市化速度最快的1940至1950年间,其年城市化率也不过1%。似乎比中国当代的城市化进程有所不及。

    以数据说话,再看看中国建国以来的城市化统计,似乎更加明显。

 

中国历年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年份

城市化率(%)

1949年

10.64

1980年

19.39

1950年

11.18

1981年

20.16

1951年

11.78

1982年

21.13

1952年

12.46

1983年

21.62

1953年

13.31

1984年

23.01

1954年

13.69

1985年

23.71

1955年

13.48

1986年

24.52

1956年

14.62

1987年

25.32

1957年

15.39

1988年

25.81

1958年

16.25

1989年

26.21

1959年

18.41

1990年

26.41

1960年

19.75

1991年

26.37

1961年

19.29

1992年

27.63

1962年

17.33

1993年

28.14

1963年

16.84

1994年

28.62

1964年

18.37

1995年

29.04

1965年

17.98

1996年

29.37

1966年

17.86

1997年

29.92

1967年

17.74

1998年

30.4

1968年

17.62

1999年

30.89

1969年

17.5

2000年

36.22

1970年

17.38

2001年

37.66

1971年

17.26

2002年

39.09

1972年

17.13

2003年

40.53

1973年

17.2

2004年

41.76

1974年

17.16

2005年

42.99

1975年

17.34

2006年

43.9

1976年

17.44

2007年

44.94

1977年

17.55

2008年

45.68

1978年

17.92

2009年

46.59

1979年

19.99

2010年

49.68

 

    表中可以看出,近三十年来,我国年均城市化率1%,其中近十年年均城市化率13.5%,城市化高速增长时长与峰值速度远超前苏联。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城市化与苏联的城市化有很多类似之处,如明显的农村人口转移、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同步驱动、甚至在接近50%的城市化率之前,严格控制大城市工业发展与人口规模政策也彼为类似,这些共性之处带来的对应现象,如农村劳动力数量与质量的双重下降、三农效率的不稳定、城市社区结构的不稳定似乎都无避免。

 

    当然,中国的城市化与苏联也有不同,如农村人均土地面积、城市化进程中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城市繁荣、信息革命对农村经济信息的补偿更为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我们仍可以认为,中国过快的城市化进程,仍势不可免的透支农业元气、造成农业经济人口缺乏进而加剧农村科技人员的流失。

    初步结论:中国的城市进程比苏联尤甚,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将中苏城市化数据对比分析,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中苏在城市化进程速度方面有着惊人的一致性,一致到什么程度,将苏联的城市化数据平移50年,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数据可以基本吻合,可见下图:

http://s15/middle/4985a091tae66c0acbafe&690

    这一种数据的吻合性不仅体现在城市化率从20%上升到50%不同时期的增长速度,也包括时间跨度上的契合。

    我们当然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城市化率从20%提升到35%期间,城市化的主动力仍是工业化,其计划经济的工业化可控性应是中苏城市化率高速一致的基本要素;而从35%上升到50%时,则城市化的动力不仅包括工业化,城市化本身带来的三产服务业繁荣也构成了强大动力,这期间应是城市化进程最迅猛的时期,从中苏的共同表现来看,这个解释是说得过去的。

    而如果我们承认上述的判断逻辑,我们就可以试探性的判断,城市化率走过50%的标志性节点,其工业化与城市化两大动力系统仍在发挥作用,但农村优质劳动力资源相对减少、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就业机会相对性弱化、城乡系统的制衡作用力逐步放大,城市化进程将不以人的单纯愿望为转移,城市化率增长速度势必逐步减慢。

   

    如果我们将历史中曾经高度重合的苏联数据平移线理解为经验预测线的话,未来中国城市化率将很可能以十年十个点的速度下调为十年六七个点,直至达到70%的临界点,城乡人口接近制衡,城市化率进入稳定缓变时期。

    这是第二个分析结论:中国的城市化率将逐步趋缓,未来三十年左右时间或达70%。

 

    中苏城市化进程对比大约是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唯一可借鉴的国际案例,这不仅源于国家人口规模、社会发展阶段,也源于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背景下的劳动就业结构。

    数据分析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前提是我们总能从数据中闻到一些别人还未感受到的味道。正如我跟志儒同学所说,这些数据背后可能隐预着社会变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