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阅读 5
(2009-11-19 18:31:54)
标签:
杂谈 |
第二章
现在回想起来,我成长时期所经历的阅读中,充满了对于身体苦难的渲染。身体苦难的传统形式是:饥饿与疼痛。二者相比,饥饿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它对一个人的生命存在具有某种决定权。疼痛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时还是难以忍受的身体苦难,但它通常并不致命,这是它的恶毒之处,本书将在第三章中对疼痛进行讨论。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由这个人五岁以前的经历所决定。五岁以前,我就已经开始博览群书——当然,都是小人书。我父亲每次出差,都会给我带回几本小人书。床底下的那只旧木头箱子,成为我最早的个人图书馆,我不仅为所有的小人物包上的书皮,而且编上的号码。这些书成为我发育时期的主要零食,它们喂饱了我饥饿的眼睛。如同我已经回忆不起我吃过的任何一顿晚饭,很多年后,我对那些那些精心炮制的文字已经记忆全无。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我相信它们并没有消失,它们已经进入了我的身体,除了一部分变成大便以外,另一部分则在我日益丰硕的肥肉中安营扎寨。作为身体以外的事物,它们成功地混迹于我的身体之内,甚至企图掌控身体的发言权。阅读产生意义,一个人的任何阅读经历都不会浪费,包括一些垃圾阅读,比如街墙上或者报纸上那些无意义的文字,它们会在你的身体里神出鬼没,变成你的细胞或者病菌。
《一块银元》(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O五部队政治部供稿,人民美术出版社,1972年版)与众不同。当我回忆那个年代的阅读史,只有一本书能够浮出海面,那就是《一块银元》。这本书以言简意赅的语言讲述了旧社会穷人的苦难,而其中的核心苦难,就是饥饿。所有其他的苦难,都是它的派生物。从某种意义上说,饥饿是上帝为人类安排的本质处境,是人类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一方面,它使得死亡的威胁永远与生存相伴。上帝赋予人生命,但它保留了随时将它拿走的权力,饥饿,就是控制人类的有效武力。另一方面,饥饿把人固定在西绪弗斯式的重复劳役之中。饥饿限制了食物的效力,只需几个小时,一顿美食的功效便化为乌有。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此刻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饥饿是底线上的平等,只有食物能够成为拯救者,因而,取得食物成为身体的首要使命。为某些道德高尚的人不愿看到的是:身体首先体现为物质,然后才体现为精神。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