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比较裴斯泰洛齐与夸美纽斯、卢梭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上的观点
(2013-07-22 22:58:51)外国教育史之
——试比较裴斯泰洛齐与夸美纽斯、卢梭在“教育适应自然”原则上的观点
火山
人也是自然之物,让人遵循一定的规律、适应自然是有必要的。
而在这个方面的看法比较来看,裴斯泰洛齐提出要素教育简化地呈现给普通人都可以逐渐接受,比夸美纽斯的自然抽象意义转化表达,以及卢梭在旅游体验的直接感受来得实用。毕竟,我们需要在课堂高效率地呈现必要的要素,让有心人引起思考,并且驱动自己去追逐兴趣。
而从大的方向比较来看,夸美纽斯的立意高远,卢梭讲究体证以及追逐美好方面有要求,裴斯泰洛齐就反而是偏于陷向操作层面的组合而已。这是一个矛盾的变化过程,如果没有取向的定调,我们很容易迷糊;如果只是太关注操作层面,我们有很容易只是为了麻木地做,而不知方向;有了方向,似乎也只是夸夸其谈。在人成长的不同阶段,人对各个层次的需求也随之变化;除了欲望和激情之外,内心没有向往的准则和维度,那么这个人就只是随波逐流为多。
这些教育家之所以称为自然教育的先驱,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内心道德准则,当然这种准则偏于正向的,也是能够带领我们人类走出社会过度竞争和有人刻意限制的局限,从而让人忘记一时的现实痛苦,尽量组建心中的明灯、方向。我们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让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并且够胆去尝试、践行,不是一时的评价和阻碍,而放弃自己的梦想、理想、想法。
以前的科学传统并没有完善,或者只是处于萌芽的阶段,社会人文对人观事物的角度往往太过于主观;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我们也需要客观地懂得运用周围的事物,包括我们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行为和思想,这些交流会有新的交集产生。初期有可能是荒诞的,也有可能是显得忽悠的,但是经历过长期的震荡考验,总有一些想法和思路支持我们人类走出当初的彷徨和困惑。
如果发现我们越懂得多,边界越广的话,我们需要遵循内心的真实喜爱,并且将其中升华为一些道德认知。我们是否从心底上说服自己去作为推进者角色,去让新一代的人比我们走得更远、更深。当然,我们也会担心我们走不过去的,会不会下一代也走不过去?既然有勇气走在前面,经历一些痛苦和探索也在所难免,只是我们的包容和宽容需要进一步提高吧。不然,我们在自然生活系统中,注入了过多的社会领域思考,让精神活动时刻主宰着我们自己的一些天真行为。
有时,我以为保持一点哲学般的天真是必要的,不然我们离自然教育的本质太远。或者思路上的延展本身,就是我们自己干涉过度造成的。也就是说,教育者适当示弱,让学生将天性自然地流露出来,能够顺其自然地引导一些,这样相对完善的人就能呈现在我们教育的形势中。
我对此是比较乐观的,因为有太多正确指引的证据和取向存在,反而最担心就是当事者对自己自然执着取向的怀疑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