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2022-06-25 22:05:04)
分类: 艺无止境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稷益庙~是祭祀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七八年前~我和惠琳~永生~魏丽~辛梓~等几个铁杆儿~特意驱车千余公里去看稷益庙~顺着导航~在一条极不起眼满是小摆摊的乡村小柏油路边~又有一条更极不起眼的阴暗小土路~走到头~有一个更更不起眼儿的灰砖塌顶平房废弃保险公司~紧挨着旁边有一个更更更不起眼儿的绿油漆锈铁门~就是找不到稷益庙~问遍了当地所有路人~都说打小就没听说过~结果偶然踢了一脚绿锈铁门~开了~里面是个半大不大院落~夯土地~很平整~屹然耸立着一座山门~一座大殿~飞檐琉璃瓦~破木板门头上挂着一块破木板~歪歪扭扭写着三个简体小字~稷益庙~这便是举世闻名的号称压盖全体文艺复兴巨匠的绝代壁画艺术所在地~一位穿旧军装的半老老头~拿着锄头过来~好象正在清理粪坑~拦住去路说~不开放~我赶忙回车上拿了一条烟孝敬过去~半老老头才回屋从一个革委会专用写字桌抽屉里~拿出一个锈钥匙~开了大殿门~殿内很亮堂~很干净整洁~纤毫毕现~终于~见到了最好的莼菜条壁画~至今一闭眼~还能重回大殿感受到当时每个细节~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有人、有神、有鬼——这幅以歌颂大禹、后稷、伯益丰功伟绩的巨幅壁画独树一帜,它不同于佛教题材的敦煌壁画,也不同于道教内容的永乐宫壁画,更不同于儒释道合一的青龙寺壁画,却以表功德之用透视出了最具真实的人间气象。它透过历史,静置几百年依旧传递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精神。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文物,国内罕见。它就是——稷益庙壁画。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稷益庙位于山西省新绛县城西南20千米处的阳王镇,南临稷王山,西望黄河水。全称东岳稷益庙,俗称阳王庙。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殿内东南西三面满布壁画,面积130平方米,壁画保存完好,东西两壁以台阶式布局,宽8.23米,最高处达6.18米,整个壁画绘有人神四百余。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创作者为翼城籍画师程儒及其两子程絪、程耜,门徒张捆,绛州画师陈圆及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完成于明正德二年(1507)九月十五日。稷益庙壁画虽为明代所绘,但色彩方面更多继承元代壁画遗风,以墨线勾勒人物服饰,多使用朱砂着色,间配石绿、石青、白色、黄色,注重人物冷暖色彩搭配、对比和映衬,寻求变化,鲜艳而不失协调,随类敷彩。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东壁绘朝圣图,三圣帝君坐于殿中,侍女成群,百官、武将、农民纷纷前来朝贺,或手持五谷、肩扛农具,或挑猎物、捆蝗魔、握蚂蚁,或捧果盘提壶浆,千姿百态,无一雷同。西壁绘大禹、后稷、仙益,以及烧荒、狩猎、斩蛟、伐木、耕获、祭祀等活动。南壁西侧画酆都狱门、阴曹地府,东侧画东帝赴会。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三圣帝君皆坐于殿中。这三位爷分别是太皋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轩辕黄帝氏。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仕女图(局部)两旁及左右厢房中侍女成群,手执壶浆果盘。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群众演员除了文武百官,最有意思的是各式各样的吃瓜群众。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路人甲、路人乙和路人丙,你们是去看热闹的吗?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面中下方一帮人押着一只蝗虫精的画面在美术史上反复被提起。一身材魁伟的农夫,捉拿着一只齐人高的蝗虫,蝗虫竭力挣扎欲逃,农夫拼尽全力紧抱不放,后面的农夫紧追不舍,细腻入神,颇有一番情趣。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千百年来,黄河流域受着水灾、旱灾、蝗灾的袭扰,特别是黄河涨水漫过良田后,蝗虫滋生泛滥,蔽天遮日,庄稼一扫而光。这幅灭蝗图活脱脱画出农夫与天斗、与地斗、与虫斗的场景,用笔严谨,结构紧凑,充溢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上述评价来自2017年5月24日的人民日报。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其他谷神、土地各种干部......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报贺的、扛猎物的、箪食壶浆的不一而足。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三圣面前一女子似为五谷之神,身穿璎珞宝衣,左手持碗,右手执勺从碗取种子,要赐给农民。你看,千百年前劳动人民就知道种子很重要,一定要把种子资源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朝贡的队伍中两个抬着宝物的小鬼。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进贡的队伍,仔细观察发现,是抬着供桌前进的。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这个应该是传令兵。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南壁东梢间是《 张大帝赴会图》。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画面上山峦重叠,在祥云缭绕的山谷间有一座大门,门楣上有横匾一个,上面写着“祠山张大帝”,门内是重重叠叠的殿宇,可见此处为张大帝的府邸。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山门外山谷间有一行人,为首之人身形高大,头戴乌纱冠,蓄银髯,身着青绿道袍,手持白色羽扇,此人即为张大帝。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其身后两个侍者侍奉左右,一个手捧用红布包裹的玉印,一个随后,还有一个小鬼撑着旗。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数十个头戴展翅乌纱冠的官吏,身着官服,手拿卷宗,跟随其后。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关于祠山张大帝,《中国诸神图集》云:祠山神,相传名张勃,西汉宣帝时人。道教称其父遇仙女,后生子勃,为祠山神。佛教称其为师事宝林禅师。所以这位祠山张大帝,应当是当地的一位地方神,何时称帝不得而知。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南墙西壁上画的是鄷都狱门图:去往阴曹地府的路上一队队的各色人等,因不同际遇、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亲情而神态各异,或伤悲、或喜悦、或痛苦、或无奈的多样表情,表现得惟妙惟肖。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还有牛头马面。
其实咱国人民内心深处还是挺信这一套的。据说现在很多人在路边烧纸,都要顺便给自己烧一些,说是趁着现在有钱,先给自己汇点儿过去存起来,省的以后到了那边没钱花。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西壁是个祭祀场面,有大禹、后稷、伯益、群贤等,可以说是《尚书》的插图版,哪天研究《尚书》时,这幅图可做资料。
画面正中,大禹头戴高冠,身着蓝袍,腰系金带居中而坐,红日从水中冉冉升起。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右首坐手执谷穗的这位爷是后稷。《周本纪》记载,后稷,姬姓,是黄帝的玄孙,帝喾的嫡长子,名弃。为什么起这么个名字呢?是因为他母亲姜原,在野外见到一巨人脚印,很高兴地踩了踩,就怀孕了。这里暗含着是说,后稷是上天赐给的儿子——天子。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但后稷出生后,姜原“以为不祥”,是妖孽,曾三次将其丢弃。结果马牛躲避不踩踏,飞鸟儿用羽翼覆盖住,三次丢弃不死似有神灵庇佑,姜原这才把孩子抱回抚养,因为曾多次把孩子丢弃,所以给孩子起名“弃”。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东壁两侧绘的正是后稷降生的故事,有祭祀天地,后稷降生,牲畜圈中,抛于山野,禽鸟饲养,樵夫发现,母亲抱回,邻人探望等故事画面。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弃儿长大成人后,喜欢种庄稼,知道什么样的地种什么产量高,黎民百姓纷纷效仿。后稷的兄弟,也就是帝尧,非常欣赏他的才能,提拔他为“农师”,也就是中国第一位农业部长,后来后稷名正言顺成为周朝始祖。

左首坐的这位是伯益。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秦本纪》说,帝颛顼的孙女叫女修。女修吞玄鸟卵,怀孕生子叫大业。大业娶少典的女儿女华,女华生大费。这位大费,正是伯益先生。

他辅助大禹治水成功,帝舜做主给他娶了“姚姓之玉女”。之后,大费辅佐舜驯化鸟兽,鸟兽被驯服后就成了我们今天餐桌上的鸡鸭鹅,还有六畜也都是伯益驯化的,我们今天享用牛扒和红烧肉的时候应该感谢他。由于伯益的工作很出色,舜赐姓嬴氏。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一笔写不出两个“嬴”,伯益后来被尊为一统天下的秦王嬴政的先祖。

由此得出两点结论:其一中国自古以来是个农业社会,治水、种地、饲养牲畜是重中之重,“民以食为天”的思想贯穿了数千年,以前咱们见面打招呼都是“吃了吗?”。其二,由农耕社会而发展出的必然是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一帝、二相、文武百官与芸芸众生,所以壁画中间端坐着大禹,其他人都紧密团结在周围......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咱们看主席台下,一文官手执笏板面朝后稷,一武将面向伯益,均作禀报状。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两边全有文武百官武士侍女等,分持笏板、斧钺、壶浆、果盘等。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左边的向右看,右边的向左看。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关羽他老人家也来凑热闹了。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右边楼阁,侍女数人行走在长廊中,有抱琵琶,捧果盘、食盒的,形态各异,或交谈,或私语,或自语。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左边祭庙,某位皇帝带领下的高官显贵在拜祭。祭祀贡品有猪、牛、羊,桌上摆三个牌位,中间为“昊天玉皇上帝位”,左为始祖后稷神位,右侧神位当为伯益。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两旁器乐鸣奏。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所以自古以来咱们就是个等级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弄清楚自己的等级,整个社会就和谐了。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画面中还绘有耕获场面,后稷正教民耕稼,麦田中有两个农民正在割麦,路上有担挑、推车的农民来回搬运。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麦场上有人上垛、打场,场上一头牛拉着石头磙子碾压着收割回的麦子。农民有的手执鞭子赶牛,有的拿扫帚扫场,有的肩扛木杈正准备翻场,有一小孩手拿簸箕在牛后拾粪。 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碾好的麦子金黄耀眼,堆积如山。堆子上插一面小旗,边上两人正装袋子。装好的粮食有的已装上驴背准备驮运,旁一穿绿裙的妇女抱着小孩观望。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可以说这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的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图景。史学家认为,明代有一个明显的历史文化变化,就是商业活跃后,文化从政治宗教向风俗、经济的方向偏移。稷益庙壁画明显打有这一时代烙印,宗教神话题材的艺术被赋予了风俗画意味的理想,保留着浓郁的朴实气息,使其与永乐宫、青龙寺等一般宗教壁画明显不同,少了宗教题材的威摄力和感召力,更多的显现出一种亲和力,更注重于实际反映社会下层吃瓜群众的理想心理。新绛稷益庙明代壁画


最后,总结本文中心思想:河东地区作为华夏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谷物种植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是历代中央政府粮粟和财政收入的主要地区。开发利用好丰富多彩的农耕文明与自然资源遗产,是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增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建设美好家园、激发爱国热情、提升民生质量,都具有春风化雨般的重要作用,对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和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世界经济安全稳定增长,同样意义深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