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绘《水浒传》
| 分类: 艺术生活 |
浮世绘《水浒传》
中国传统文化在日本向来备受追捧,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也不例外。早在日本江户时代,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与「歌川国芳」就曾在日本掀起了一阵“水浒热”。
介绍葛饰北斋与歌川国芳两位画家笔下的水浒情缘。本文的插图采用1829年万板堂出版的《忠义水浒传画本》版本。
左右两侧分别为葛饰北斋、歌川国芳所绘的“浪里白条”张顺。
17世纪初的日本正值“闭关锁国”之际,外贸交易国仅限于中国与荷兰两国,《水浒传》由中国经长崎港传入日本。
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是一种民间游戏纸牌。
明代中期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和明末清初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是中国最著名的水浒绘本,此后无论中国还是日本的画师都受到了这两本绘本的影响。
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全部采用两人组合式构图。
19世纪初期,葛饰北斋创作的《忠义水浒传画本》横空出世,该画本延续了《水浒人物全图》与《水浒叶子》的精髓并融入“画狂人”自己的风格,但因为葛饰北斋一生作品众多,《忠义水浒传画本》成为被大众忽视的作品。
葛饰北斋还在同时期与小说家曲亭马琴合作出版的小说《新编水浒画传》90册,但因葛饰北斋经常把自己用过的别号赠送给弟子,因此无法判定该画传全部为葛饰北斋本人所作。
葛饰北斋巅峰期作品
葛饰北斋如今已经成为日本浮世绘的代名词,除了风光题材,人物画也是北斋尝试的方向。在《北斋漫画》中,他记录了当时各行各业的民众生活状态。此后,葛饰北斋陆续开始承接为小说配制插图的任务,成为江户时代,最知名的小说绘本画家。
索超大战杨志。对角线构图令画面充满张力。
这时的单色墨摺(单一的墨色拓印画)是浮世绘的初级版本,此后浮世绘逐渐发展为彩色形态。《忠义水浒传画本》正是葛饰北斋在艺术巅峰期创作的作品,一代神作《神奈川冲浪里》也创作于该时期。
用人物的目光方向引导构图是葛饰北斋的特点之一。
葛饰北斋一改中国绘本每页中固定的人数,在《忠义水浒传画本》中,最多时一页中会出现三人,其中也不乏一页一人的精彩打斗场面,对于重点人物,葛饰北斋则用一个对页的画面来表现其重要性。
《水浒叶子》仅描绘了40位梁山好汉,而《忠义水浒传画本》则是108位好汉一位不落,不仅如此,《忠义水浒传画本》还多画了九天玄女、张真人与作者施耐庵的形象。
水浒传中许多重要情节都在该画本中得到的再现。
据传北斋为了了解人体构造,曾拜一名接骨医生学习接骨术,以研究人体结构。因此尽管画本中的人物众多,但却被葛饰北斋安排的极为妥当。一眼看尽画本内的108将,如今的读者都不会感觉到无聊,可想而知200年前江户时代读者阅读时的惊喜体验。
轰天雷凌振的画面采用了开放式构图,以突显火炮的巨大形态。
无论是人物的独特造型还是教科书般的构图技巧,都体现出葛饰北斋的绝世绘画功底。日本风格的融入为“武士绘”大师歌川国芳的《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个》打下了基础。
将“和风”融入水浒传
《水浒传》传入日本后,众多改编文学开始兴起。同时,日式风格也逐渐在《忠义水浒传画本》中108位梁山好汉身上渗透,中日两国文化在《水浒传》中开始融合。
公孙胜是该画本最精彩的人物之一。
与中国明代白描画法不同,《忠义水浒传画本》开始出现更复杂的画法,公孙胜的衣服笔法干练有力,而随劲风飞扬的长发成为这幅画作的点睛之笔,如果头发自然垂落,即便公孙胜摆出怎样炫目的动作,也很难达到目前画面散发出的磅礴气势。
大面积的黑底色的巧妙过渡表现出云起风涌的非凡气势,白中有黑、黑中又白又的画面设定完全符合道教太极的概念,公孙胜正是全真教道士,可见葛饰北斋的巧思。
画面上部为葛饰北斋《忠义水浒传画本》,画面下部为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
葛饰北斋笔下的人物的面部风格向浮世绘全面靠拢。对比杜堇的作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中日两派画家对于描绘相同人物时的差异与相似之处。
孙二娘的发型与发饰如出一辙,但人物的面部风格却大相径庭。她与张青(画面中为张清,众多人名在日本都出现了错误)夫妇二人的关系也由含蓄羞涩变为贴耳倾听,这种更为亲密的人物关系也深受日本浮世绘影响。
画面左侧为画本中的史进,画面右侧为燕青。
在人物造型的刻画上,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胡子。纵观108将,除去三位女性,其中102位人物全部都是满脸的络腮胡,仅有燕青与史进没有胡子。
即便是络腮胡,吴用与刘唐的胡须形态仍有不同。
在杜堇的《水浒人物全图》中,梁山好汉中仅有1/3人留有满脸络腮胡。葛饰北斋将全部梁山好汉改为胡子造型,可能受到了早年描绘钟馗的影响。
满脸络腮胡的造型令人物形象更加的威猛,同时令人物性格更加鲜明。同时,大量的胡子增加了着墨之处占画面的比例,因为人物的鞋子都为黑色,胡子可以避免画面脚重头轻的问题。葛饰北斋对于画面的平衡感极为在意,也许这是他采用胡子造型的原因。
200年前的排版大师
在如今最时尚的杂志中,我们依旧可以寻得葛饰北斋的排版方法。葛饰北斋对版式的推敲花费了大量心思,为了突破中国白描画法的单调性,他不仅在绘画风格上作出改变,同时在画本边框的位置设计了众多细节,以提升视觉感官体验。
一条简单的边框被葛饰北斋玩儿出了花样。
这种打破边框的设计在当今漫画界都是非常令人眼前一亮的细节,葛饰北斋利用边框,令读者产生了一种“裸眼3D”般的立体感。
对于夜景这般炫技般的场景,葛饰北斋当然不会错过。
在黑旋风李逵的画面中,葛饰北斋也使用了大面积的黑底来表现月黑风高的气氛,同样使用黑色底的人物还有公孙胜,不要小看这两幅作品,它们为整个画本增加了时间概念,同时大面积黑色将整个画本的分量感压了下来。
平衡感是葛饰北斋一直在追求的绘画理念。李逵破墙而入,本应手持的一双板斧被换为一把巨大的斧头,夸张的斧头比例突出了李逵的威猛,同时也平衡了黑色天空的压迫感。
右上角飞驰的剑是鲜明的北斋风格。
为了避免读者阅读该画本时出现的乏味感,葛饰北斋可谓用心良苦,两幅横版竖看的画面令整本书充满了跳动的阅读节奏,这样的版式即便出现在如今的杂志上也可谓令人眼前一亮。
这个画面是《忠义水浒传画本》的开篇,辽阔的场景令人颇具遐想。
葛饰北斋还在画本中增加了两幅视野辽阔的风景画,以避免数百位人物带来的视觉疲劳。在葛饰北斋另一本《新编水浒画传》中,大多数配图全部为这样的辽阔场景。
把千分之一秒画下来
在葛饰北斋之前的浮世绘作品通常描绘的是静态画面,而在葛饰北斋的作品中,已开始具备了摄影术所追求的“瞬间美感”,令人惊叹的是,当时摄影术还未诞生。
徐宁两只手臂的形态与飞舞的弓箭将画面的紧张气氛推向极致。
人物的画面动感是《忠义水浒传画本》最强的表现特色,这样的动感在《水浒叶子》中已略有体现,但葛饰北斋又将这种动感提升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戴宗的腾空瞬间既符合人物设定,也令葛饰北斋将潜能发挥出来。
无论是公孙胜飘动的头发还是戴宗飞驰的腾空状态,无一不体现出一种瞬间美感。在葛饰北斋的《北斋漫画》中,他详尽描摹了人们练习各种武艺时的情形。葛饰北斋登峰造极的观察力为该画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视角,也为《富岳三十六景》奠定了基础。
“浪里白条”张顺这个人物彷佛为喜爱海浪的葛饰北斋量身打造。
在浪里白条张顺的画面中,我们惊喜的看到了海浪的出现,这与《神奈川冲浪里》的海浪形态如出一辙。葛饰北斋对于海浪的喜爱并非偶然,在目前已知其最早的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海浪的痕迹。
《神奈川冲浪里》这幅作品成为日本浮世绘的最高峰。
《神奈川冲浪里》的波涛汹涌的海浪虽然处于静态,但却让人感到动感十足。这一手法开创了全新的绘画风格,并影响了一派西欧的印象派画家,令绘画在摄影术出现后找到了新的出路。
《忠义水浒传画本》书影。
葛饰北斋的《忠义水浒传画本》令梁山好汉的故事在日本广为传播,而当歌川国芳遇见《水浒传》,一个全新的浮世绘类别——武士绘开始在江户大放异彩。
下篇文章我们将讲述“歌川派”绘画大师——歌川国芳的水浒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