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画《山河颂》

分类: 艺无止境 |
壁画《山河颂》

《山河颂》
马赛克镶嵌
尺寸
作者
复制
地点
年代
山河立传
1982年秋天,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文彬先生为北京华都饭店中餐厅创作的巨型壁画《山河颂》正式落成。作品高5.5米,宽24米,表现了孕育中华民族几千年古老文化的壮美河山。以黄河中下游的景色为素材,作品展现了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的雄姿,长城蜿蜒起伏于北方吕梁、太行山之巅,黄河由西向东穿过群山滚滚而来,奔腾直下,一泻千里,汇入大海;近景则配之以参天古松和自由翱翔的仙鹤。金碧辉煌的画面,意境开阔清新隽永,构成一幅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和鲜明民族风格的巨作。强烈的民族色彩使整幅壁画成为一阙凝固在建筑空间的对中华五千年文化和壮丽河山的颂歌。

《山河颂》实景图 北京华都饭店壁画 沥粉、贴金、浮雕、重彩、镶嵌 550 x 2400cm 1982

《山河颂》
沥粉 贴金 浮雕 重彩 镶嵌
尺寸
作者
浮雕
绘画
沥粉贴金镶嵌
其他
地点
年代
作品问世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社会影响,它所表现的鲜明的爱国主义主题,它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和时代特征,像一首辉煌壮丽的民族精神的交响乐令每位观众怦然心动,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山河颂》在创作上最显著的特色是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王文彬先生为一幅风景壁画的创作,以多病之躯,不顾艰难险阻,带着助手实地考察写生,历经了千难万险。他们的写生从北京戒台寺的千年古松和动物园的仙鹤开始;然后由北京出发至河北古北口、滦县大金山小金山一路写生长城,直至渤海之滨的秦皇岛;接着踏上宁夏黄土高原,北上贺兰山、南上六盘山,再沿秦岭、顺渭水之滨攀上华山险峰;又北渡风陵渡,直奔黄河之禹门,到了以急流挟沙、深浅无定而著名的壶口;继而穿越吕梁、太行两山脉,走豫、皖、苏、人鲁,最后登临泰山绝顶,完成万里写生收集素材的壮举。他几次陷于危险境地,即使危及生命也全然不顾。万里征程,跋山涉水,尽情领略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祖国的山魂水魄。

《华山白描》1981年王文彬写生

《泰山白描》1981年 王文彬写生

《 卧龙松 》1981年王印泉写生

《山河颂》第一稿 1979年王文彬设计

《山河颂》第三稿 1981年王文彬设计

《山河颂》原作二十五分之一线稿(之一) 王文彬、王印泉绘制

仙鹤线稿之一 1981年王文彬绘制

《山河颂》部分画稿

1981年王文彬在金山岭写生

1981年王文彬在壶口瀑布写生

1981年王文彬与王印泉在长城写生

1981年王文彬与王印泉在华山写生
《山河颂》是作者饱含深情有感而发的艺术创造,是画家的心灵与山河精神相通的产物。
《山河颂》在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壁画艺术上,做了一次全新的探索,它把传统的沥粉、贴金、重彩等艺术表现手法综合性地加以发扬光大,同时吸收影塑(浮雕)和局部镶嵌等手法,结合现代丙烯颜料,综合制作绘制而成。尤其在运用传统沥粉贴金艺术上,一是把沥粉贴金工艺从传统壁画的装饰性直接引向现代壁画的写实性,打开了一个广阔的艺术表现领域,二是在山水风景壁画中全面使用了沥粉贴金工艺,并使之发挥重大作用,这都是史无前例的创造。这是王先生指导他的制作团队进行技术革新,反复试验而取得的成功,也是他多年研究民族壁画传统所获得的重要成果。

1981年王文彬在工作室

1982年王文彬与王印泉画《山河颂》百分之一制作稿

1982年王文彬在绘制《山河颂》

1982年在华都饭店现场连夜制作《山河颂》

华都饭店壁画《山河颂》(局部)

华都饭店壁画《山河颂》(局部)

王文彬与创作助手及制作团队在《山河颂》原作前合影
左起:王印泉、王文彬、杜飞、武丹、张莅、姜燕
《山河颂》是当代中国壁画的经典之作,是王文彬先生最重要的壁画代表作,是他呕心沥血,历时三年时间创作出的旷世杰作,在现代中国壁画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2001年,由孙景波先生主编、王印泉编著的《中国当代壁画创作经典——山河颂》(系列丛书之一),由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书中全面详实地记述了《山河颂》的诞生历程。
1997年,李嘉诚先生下榻北京华都饭店,看到《山河颂》时,情不自禁地说:“这幅作品比你们这个饭店更值钱!”这句评论引起华都饭店高度重视,当即与作者联系,希望对作品进行一次全面清洗保护,于是王文彬先生委托助手王印泉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画面清洗和仙鹤的重绘,遂使画面恢复如初。

1997年王印泉清洗修补《山河颂》
2012年,美术界意外获悉华都饭店将要全面拆除改造,《山河颂》也将被拆除下墙,前途未卜。于是,在侯一民先生的亲自关心指导下,中国美协维权办公室、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中国壁画学会联合展开了抢救性保护行动。经过多次谈判交涉,与华都饭店达成共识,最终使《山河颂》得以成功留存。这是当代中国壁画维权保护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成功案例,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义!就此我曾撰文《山河犹在 善莫大焉》,编入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主编的《中国壁画》丛书第一辑《中央美术学院卷——创作篇》中。
如今,原作已封存多年,并未面向公众开放,世人难得一见。

2012年7月《山河颂》原作拆除下墙
华丽转身
2017年常德画墙建设启动,为《山河颂》重新走进公众视野、重现其艺术光芒创造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在画墙的名人名作部分,我作为王文彬先生当年的创作助手,承担了复制《山河颂》的重任。如何将这一经典之作由室内复制到室外,成功再现原作艺术面貌,传承其艺术精神,对我是巨大挑战。
首先,因室内与室外环境殊异,特殊条件所限,原作所采用的所有工艺及材料均不再适用于室外,材料的置换,工艺技术的更新势在必然。能够适应室外环境,且又能还原色彩表现的材料非马赛克莫属,经过反复慎重考量,最终选择全部用玻璃马赛克镶嵌的工艺进行复制。

壁画《山河颂》制作现场
为了保证从工艺材料到制作技术的全面转换,使沥粉贴金以线为主的造型语言向马赛克以面为主的造型语言过渡,需要进行大量的造型简化、线条、色彩恢复、平面化处理工作。为此,我夜以继日工作了一年,在电脑中对画稿进行了重新设计、整理、修订。期间因用眼过度曾两次入院治疗,因电脑故障导致画稿文件丢失,近两个月的工作付之东流,只能从头再来。

2018年11月11日 仙鹤部分大块料镶嵌试验
其次,《山河颂》原作中的十四只仙鹤浮雕造型,采用仿汉白玉效果的胶粉混合材料制作,并且进行了着色处理。它们与画面中不同形象、色彩、线条、肌理之间形成对比和呼应,层次起伏变化丰富,十分协调而生动。而在新的复制作品中,因为整个画面均已置换为玻璃马赛克,统一为平面化艺术处理。如果在平面化、碎片化的马赛克语言环境中,独以整块石材浮雕来制作十四只仙鹤(室外浮雕只能用石材制作),势必造成画面巨大的不协调,会显得凸兀、呆板、孤立、 语言不统一,从而破坏了整体艺术效果。况且,仙鹤身上丰富而微妙的着色效果对于石材来说,无疑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

2018年11月21日 仙鹤部分试验成品
(2017年10月,由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和广州美院联合主办的“镶嵌中国——马赛克艺术邀请展”,在广州美院大学城美术馆展出,其中唯一一幅石材浮雕与马赛克镶嵌工艺结合的作品《湖》尽管尺幅不大,却已足够暴露出这个问题。当时专家学者云集,大家并不看好这两种材质工艺结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虽然画面中天鹅浮雕造型不尽理想,但整块石材浮雕的仙鹤和马赛克平面镶嵌的湖面之间的语言不协调才是主要症结所在。后来作者本人也否定了这件作品。展览刚结束,我在佛山还就此问题及《山河颂》的复制专门请教过李化吉先生。)因此,统一用玻璃马赛克制作仙鹤也是语言环境所定,势在必然。这原本已是共识,不存在任何异议。但在进行这一工艺材料的转换过程中,却遭遇瓶颈和巨大阻力。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与“广东伟祺·贝尊镶嵌艺术”团队通力合作,从大块料到小料,反复试验,最终取得成功。带着第一只仙鹤图样马赛克小料试验成果和《山河颂》其它部分制作效果图,我专程两度赴北京,求教于侯一民先生和刘秉江先生,得到二位先生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才使这一难题终得化解。

王印泉在《山河颂》制作现场指导
当看到用玻璃马赛克小料制作的鲜活而生动的仙鹤图样照片时,侯先生高兴地说道:“这多好啊,这个效果石材怎么可能表现得出来呢?选择马赛克这是室外特殊环境的要求,不是你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
《山河颂》的艺术监理刘秉江先生和他的女儿画家刘烨同时赞叹:“仙鹤做得真漂亮!”我请示刘先生:“刘先生,《山河颂》全部用马赛克制作没有问题吧?”刘先生十分爽快地回答我:“没有问题!”
杜飞教授作为当年《山河颂》的制作人员,从仙鹤浮雕到沥粉贴金的试验和制作,都起到了核心作用。当他看到用玻璃马赛克制作的《山河颂》和仙鹤的效果时,大加赞赏:“太棒了!太棒了!”后来他又说:“为常德(画墙)复制(的)《山河颂》,充分表明材料选择的正确性。就作品的语言特质(而言),选择其它材料都不会产生现在的艺术效果。”
正是仙鹤这一部分,反而成为新版《山河颂》中最为生动传神的部分,每只仙鹤都那么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王印泉在《山河颂》制作现场
其三,《山河颂》原作中黄河部分全部贴了金箔,以大赤金和库金两种金色交错变化,极其单纯而又强烈,是整个作品中的华彩乐章。而云彩、溪水、瀑布部分则全部贴了银箔。金银交相辉映,随着光线变化和观众视线的移动,其色彩效果一直处在变化之中。这是《山河颂》在色彩表现上的独到之处,是对传统壁画中金银只做局部装饰的突破,是一大创举。而在复制作品中,由于受金银玻璃马赛克材料成本的影响,曾经产生过用普通马赛克代替金银马赛克的想法。犹豫再三,实在无法割舍,最后下定决心不惜成本,黄河部分用黄金玻璃马赛克,云彩、溪水、瀑布部分用了白金玻璃马赛克。制作完成后的效果大大出乎预料,因为安装在室外,那种随着光线变化而产生的流光溢彩的幻彩效果和氛围,具有非常迷人的艺术魅力!

《山河颂》制作现场 夜间烤网作业

2019年1月4日《山河颂》镶嵌完成过网
最后,要在短短的两三个月之内,完成《山河颂》镶嵌制作和上墙安装,谈何容易。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自始至终坚持在第一线监制施工,我与“广东伟祺·贝尊镶嵌艺术”团队的员工、技师、文祺祺一起奋战,加班加点,我们共同见证了《山河颂》的华丽转换,并完美地展现于常德画墙。我被刘秉江先生和袁加老师“授予” 称号“艺术劳动模范”,也得到制作团队的高度认同。
常德画墙第一幅壁画《山河颂》顺利安装上墙,这消息不胫而走。常德画墙办公室负责人刘运华主任第一时间赶来,看到还在大棚内灯光下收尾的《山河颂》时,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嗯,很漂亮!王老师辛苦哩!看到了第一幅作品的效果,我对常德画墙整个心里有底了!”

2019年1月10日 常德画墙第一幅上墙作品《山河颂》正式安装

壁画《山河颂》安装现场
紧接着,鼎城区杨易书记和其他区领导一同来到现场参观视察。杨书记高兴地说:“等我们建成了壁画墙,我们还要打造壁画城!”后来刘运华主任在微信中说:“刚才,杨易书记、朱金平区长、杨君主任、杨凡副区长等视察了已安装上墙的壁画《山河颂》,对作品的设计、制作、安装质量和艺术效果非常满意,对艺术家王印泉老师的敬业精神和艺术水平十分赞赏!杨书记再次表示,完成第一期3756千米之后,还要继续做好东南段的3280千米,一定要完美打造世界第一的当代壁画艺术博物馆, 并要我向范院长、向参与常德画墙创作的艺术家们表达敬意和感谢!”

2018年12月8日王印泉拜访侯一民先生

2017年10月31日王印泉在佛山向李化吉先生请教并合影

2018年11月22日王印泉拜访刘秉江先生
唐小禾先生在微信中表示:“马赛克材料的《山河颂》同样很成功!”唐先生又专门給我打来电话,表示了祝贺!他说:“复制作品就是以继承原作的艺术精神为宗旨!”
安装大棚拆掉后,马赛克镶嵌壁画《山河颂》展现出她的万种风情。她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所有人停止了脚步,吸引了他们的视线。驻足观赏的、拍照摄像的、还有仔细研究的......有一位长者,操着浓重的湖南乡音说:“这是千年松鹤图,很漂亮!”看得出常德老百姓已完全接纳《山河颂》,并且十分喜欢。

2019年1月4日 《山河颂》制作完成,王印泉和“广东伟祺·贝尊镶嵌艺术”的李总、文总及团队一起合影
“广东伟祺·贝尊镶嵌艺术”是一流的马赛克制作团队,我认为他们正在创造奇迹,我与他们的合作堪称完美。伟祺公司的李伟达说:“王老师是最敬业的艺术家!”文祺祺说:“《山河颂》是马赛克镶嵌小料所有工艺技法的集大成,是在王老师的亲自指导下,我们制作的最完美的马赛克作品。”
这段时间,美术界、壁画界众多前辈、师友、同仁以及社会各界朋友纷纷以各种形式向我表达了真诚的祝贺及对《山河颂》的赞赏与高度评价。
在这一年多的复制过程中,我仿佛又回到当年,老师的音容笑貌时时闪现于脑海,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虔诚,他对事业的认真与执着,一直在影响着我、激励着我......马赛克镶嵌壁画《山河颂》以其特殊的艺术魅力重新诠释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虽然面积仅为原作的二分之一,但她晶莹、斑斓、华贵、富丽堂皇!她金碧辉煌的色彩、雍容华贵的气质、气吞山河的艺术力量,丝毫不逊色于原作,她给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艺术享受。假如我的老师看到她,相信他一定会感到欣慰而首肯。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山河颂》创造性地表现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的艺术内容和形式。其中松鹤延年的内容,也是对常德人民幸福生活、健康长寿的祝福!她将永久传承原作的艺术精神,在常德画墙大放异彩!
《山河颂》是常德画墙的开局之作,意义重大!她的上墙,拉开了常德画墙精彩纷呈的大幕......衷心祝愿常德画墙早日建成,期待所有壁画作品早日与广大观众见面。
复制经典,贵在传承她的精神、气质、神韵!
王印泉
2019年2月10日

《山河颂》
马赛克镶嵌
尺寸
作者
复制
地点
年代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山河颂》 局部 马赛克镶嵌 湖南常德 2019
艺术家简历

王文彬
(1928-2001)
生于1928年3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罗工柳工作室。历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中国壁画学会顾问。
早年从事进步版画创作和出版工作,1947年在山东解放区首创以石版画印制领袖像,为大军南下的需要作出了贡献。1948年创作套色石版画《生产支前》,入选“首届全国文代会美展”;1953年创作多幅水彩画,入选“全国首届水彩画展”;1954年创作水彩画《好好认认咱们的路》,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1957-1962年创作完成大型油画《夯歌》,先后入选“新芽美展 · 国内巡展”、“纪念延安讲话35周年全国美展”以及多次全国大展,收入文献性画集《中国油画》、《中国美术50年》、《新中国文艺大系 · 美术集》,被以各种形式出版。1980-1982年创作完成了大型民族壁画《山河颂》,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览”,被北京市美协授予美术创作荣誉奖,入编《新中国文艺大系 · 美术集》, 2000年国家博物馆将全部画稿做了“世纪收藏”。1984年合作壁画《呦呦鹿鸣》,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
王文彬先生是我国当代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油画家、壁画家之一,曾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油画代表作《夯歌》、壁画代表作《山河颂》都是现当代中国美术史上重量级的作品,影响深远。
王印泉
1955年生于宁夏固原。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中国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宁夏书画院副院长,宁夏美协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理事,民盟中央美术院理事,宁夏美术家协会顾问、壁画雕塑艺委会主任,宁夏油画学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宁夏文史馆馆员。
1981年1月由中央美院油画系毕业,当年又从宁夏借调回中央美院壁画研究室,协助王文彬先生,历时三年创作完成了大型民族壁画《山河颂》。
主要作品先后入选第八、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二、三届“全国壁画大展”,“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镶嵌中国 · 马赛克艺术邀请展”,“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第五、六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首届全国水彩人物画展”,“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纪念5.23讲话60周年全国美展”,“纪念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等国家级美展二十余次,并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