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我所知,现永宁寺共出土雕塑残件约两千余件,大部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洛阳博物馆、龙门博物馆和洛阳考古研究所,从市面看,私人藏家、仿古村匠人等手中有小批量藏品。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是不展示,看不到,显示出非民主国家的霸道与专横。洛阳博物馆和龙门博物馆所能看到的逐渐在博文中会全部展示。洛阳考古研究所应该最多,2011年5月通过关系去探访时,研究所在装修,藏品全部封箱,没有看到,考古报告中刊登的照片极不清楚,也没有翻拍,但多数精品都应该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洛阳博物馆调走了。
龙门博物馆为私人博物馆,馆长王迪,虽未谋面,但非常令人敬重,花巨大代价建了一座规格非常高的博物馆,其中单设了一个永宁寺的展厅,展示藏品、博物馆学、陈列装修等方面甚至高于国家级的洛阳博物馆。从朋友和朋友的朋友那里,了解了他的许多关于永宁寺藏品的情况。他的藏品中还有一大部分并未展出,在他博物馆的画册和明信片中有所刊录,这批没有展出的几乎我都在古玩城中和私人藏家网上发件中看到过,应该是仿品,所以不便展示。相关图片在以下博文中也会逐渐上传出来。
龙门博物馆藏大火残渣(估计是金属法器或陶瓷物、防火储水大缸)
龙门博物馆藏供养人约3-4cm
龙门博物馆藏供养人约3-4cm
在这些残件中,据考古报告中说,没有一件完整的东东,原因可能是大火烧得,《洛阳珈蓝记》中记载“经三月不灭,有火入地寻柱,周年犹有烟气。”之所以出土的东东都是陶的,其实原来是泥塑,一失火,都给烧成陶的了。
从此残件上可看到泥塑端倪,如是陶塑中间需要掏空,以免烧制时产生炸裂。
一般来说泥塑烧成陶塑成品率非常低,永宁寺出土的残件不排除几种可能:首先是窖藏的可能性,佛教讲究将损坏的佛像或担心被毁坏的佛像集中埋藏,永宁寺塔烧毁后,应有人进行收拾整理,特别是僧人,不仅整理还有可能来做法会之类的活动,将这些残件掩埋;还可能是有更好更重要,那到别处收藏起来或进行供奉,在以后战乱中再次被破坏,而遗落的这些继续埋藏地下后来被发掘,所以尺寸小、残破严重;还有一种最有可能的是大部分泥塑,被大火烧炸、或烧成粉,又倒塌造成摔、砸、压、磨。所剩有限的这些雕塑,正好所在位置类似陶窑,或大火烧塌建筑后,倒下的梁柱与佛龛搭建成似窑的空间,在失火的三个月中,先是被逐步烘干,再之后被闷烧,最后没被烧炸、烧裂,而成陶质,而又在经过千年变迁、或风化腐蚀殆尽,或被放羊娃、李二蛋、琉璃眼儿等挖拾,等等所有情况后,便是如今我们能看到的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即使如此,还是令人惊叹不已。
其种类大致分为佛陀、弟子、菩萨、武士(由于没有相关第一手资料,不知是否有天王和力士)、僧人、帝后礼佛团队、贵族、供养人、维摩诘(残件考证)、侍者、狮子、龙、莲花台座、动物、植物(菩提树、莲花)、龛眉、法器和装修配饰等。
其尺寸大小问题,考古报告说有大、中、小、特小之说,大的为主尊佛陀,约3-4米像。中的多为菩萨,约1米-1.4米左右。小的为帝后礼佛团队、贵族、供养人,约15-20cm左右,种类及其丰富。特小的为浮雕,7-8cm,多为背景众信徒。除了出土实物佐证外,还有就是在塔基的东、西、南面,发现有五个凹形,考古学家断定为佛龛,北面则发现有登塔楼梯痕迹,此与文献记载也相符合。佛龛两侧有木柱,木柱中心间距为2米左右,佛龛残存空间为1.3-1.4米,可见这个空间如果雕塑北魏流行的一佛,阿难、迦叶两弟子,文殊、普贤两菩萨这一堂,主尊应该也就以上所说的尺寸结论。
的
永宁寺泥塑佛像,洛阳博物馆藏,残高25cm,此属于大型,按残件比例计算略大于真人,但按古代雕塑五至六个头高,雕塑总高为3米左右立像,坐像总高1.8-2米,坐于莲台之上面部高于人的视线。与同时期龙门石窟古阳洞、宾阳洞、莲花窟以及巩县石窟主尊相近。
永宁寺泥塑菩萨像,不知藏在哪,网上下的,残高20cm,宽13-14cm,此属于中型,按头与身1:5或1:6比例计算,约1.2-1.4米
永宁寺泥塑武士像,龙门博物馆藏,目测高20cm,此属于小型。
永宁寺泥塑供养人像,洛阳博物馆藏,目测高15-17cm,此属于小型。
永宁寺泥塑仕女像,洛阳博物馆藏,目测残高40cm,此属于中型。这件雕塑前面平面,背后是主视面,估计属于帝后礼佛图贵族中的之一。
永宁寺泥塑仕女像,洛阳博物馆藏,上图的其他角度。
永宁寺泥塑像,洛阳博物馆藏,残高4-5cm,此属于小型。
然而我有不同看法,从龙门博物馆的几件残件看,尺度应属于大型,但肯定不是主尊佛陀身上的东东,有的应该是菩萨的,有的甚至是凡人的。我估计既然古文献中记载永宁寺是专为皇室使用的皇家寺院,当时佛像风格从印度健陀罗风格转向汉地世俗人情风格,而且还流行把帝王、王后形象也融到佛的形象中,那么也许帝后形象的雕塑尺寸也有大型的。
从逻辑推理上思维,永宁寺塔高百米,为九层浮屠,每层东、西、南三面设计有造像墙,每面又有五个佛龛,那么9层乘以3面再乘以5个龛,共有135个佛龛,再傻的艺术家也不会把它们都做成一样的,而且是皇家御用艺术家,为皇帝干活跟定要出彩儿,一定是丰富的不行性,从遗存的每一个小雕塑来看,无不千变万化,无不精致所用其极,每个小首饰、小发饰都一笔一划的精心到位,由此推想,大布局更是丰富多彩。每层的讲究和内容以及所拜佛的性质都有划分,说不准就有祭祖功能的一层,凌烟阁功臣图性质纪念堂功能的一层。
永宁寺泥塑泥塑残件,洛阳博物馆藏,目测高15cm左右,按比例应整个雕塑为2米,从所拿莲花骨朵看,应是菩萨,而不是主尊佛像,按此推理主尊佛像应该更大。
永宁寺泥塑残件,洛阳博物馆藏,目测高10cm左右,按比例头大小同于真人,如此发髻定不是释迦摩尼的,应是皇后的。
永宁寺泥塑泥塑残件,洛阳博物馆藏,目测高10cm左右,这个莲花骨朵这么大,应是背光上的装饰,青州石刻有类似的,按此推理,佛像应超过4、5米,才符合比例。
永宁寺泥塑泥塑残件,洛阳博物馆藏,目测高10cm左右,尺度可参看标牌,这件璎珞残件应是菩萨身上的饰物,按此推理,此像不低于2.5米,那么主尊肯定更高。
我啰嗦半天主要是要说明一件事,就是不要小看永宁寺塔,它应该不仅是尺度巨大,形制空前,而是它的艺术性一定无与伦比的。不仅仅是塔内有华丽的饰物,塔外也有巨大的雕塑,因为有些尺度的雕塑在塔里根本放不下,就像后世许多饰有许多雕塑的塔一样,塔外表华丽的令人瞠目结舌,这个塔,小雕塑都无微不至,甚至一个小衣纹都无微不至,那么大的构造一定更是惊人,它让一个活了一百五十岁的、走遍天下无所不见的、以禅定为主修之禅宗传人的、世界淡定第一人的达摩老祖惊叹的连唱佛号好几天,然后二话不说去嵩山面壁了十年,除了永宁寺塔的高大,绚丽的颜色,还有,肯定还有,就是这一定是一个超级艺术殿堂,让我们再回顾一下《洛阳珈蓝记》的原文记载吧:
“ 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见金盘炫日,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歌咏赞叹,实是神功。自云:‘年一百五十岁,历涉诸国,靡不周遍,而此寺精丽,阎浮所无也。极佛境界,亦未有此!‘口唱‘南无’,合掌连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