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风来》:在旅行中找到人生态度

标签:
影评等风来娱乐 |
一直觉得,文艺片是国产电影的一根软肋,一碰就碎。所有人都想把电影拍成高大上,但绝大多数出来的都是假大空,观众活在虚伪的世界里,自然不愿意为假模假式的电影买单。换句话说,可以容忍电影里的小清新,不过必须也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给我一点慰藉,比如喜剧,又比如爱情,于是有了滕华涛和鲍鲸鲸的《失恋33天》。没看过小说的人会带着这部电影的心理预期去看《等风来》,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这是一部“三无电影”。
滕华涛擅长拍婚恋题材,以此为主题再挖掘一些家长里短中汇集的人生感悟和小幽默,是他的拿手好戏。但这些在《等风来》里都没有,没有旷世的爱情、没有人生的大彻大悟,也没有生离死别的结尾。不过这些都没有的《等风来》还算好看,影片讲的是两个迷失自我的青年完成找寻自我的过程,在艰苦的旅行中找到该有的人生态度,这和当下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找到了某种契合点,生动的描绘出了他们的心境,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被100分钟的电影波澜不惊的表述了出来,并且能让观众从中找到共鸣。
没有爱情只有友情
两个旅途中邂逅的驴友从互骂滚蛋发展为滚床单,是一部爱情片的好点子,从影片的故事大纲到海报都让人联想到这个路数,这也是我对两个尚属偶像派的主演以及导演的合理揣测,不过滕华涛这次选择了不走寻常路,影片中不但没有爱情,连暧昧都没有,他们甚至算不上朋友,一个上流社会的loser和一个尚有抱负的草根很难走到一起,在这里首先要为影片没有给两个人强加上狗血爱情点个赞,倪妮对井柏然的抗拒合乎情理,不得不在一起的梗也自然流畅,这让影片显得不做作,甩掉了假大空的帽子。两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主角,在尼泊尔这场陌生的旅行中完成了各自的使命,让影片看着非常舒服。是的,没有爱情,他们同样很精彩。
我们都在等风来
今年有一句流行语,叫“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的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引用,少数人已经实践,只不过有的是真的旅行,有的只能算是旅游。前者是身体和心灵的洗礼,后者是小资,所谓的“说走就走”也不过是给小资这个略带贬义的字眼加上一抹潇洒的格调,本质是一样的。作为电影中幸福旅行团的成员,井柏然和倪妮完成了由旅游到旅行转变的过程,催生这个过程的,是他们各自的使命感。
滕华涛为幸福旅行团做足了讽刺的文章,中国游客上车吵闹、下车拍照,导游那句“你们真的什么都不信吗?!”真的刺痛了我,除了金钱,我们还有别的信仰吗?影片这段的讽刺尖酸刻薄,但只给出了问题,并没有答案,在人世中,很难去判断绝对的对错,这就是世道。因此井柏然总总讨厌的表现在最后看来反倒透露出一股真诚,而倪妮却送给了同行丫头一句“我们最后都会变成小心翼翼的人”,这种前后的反转,是在无息无声中完成的,没有丝毫的突兀和生硬,这是对我们现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大师粗暴的挣脱了井柏然的手,说每个自觉愚蠢的人,都是因为心灵蒙上了一层灰尘,等来一阵风,吹过就好了。这句直扣主题的话其实解释了一切。井柏然意识到自己蒙了尘,但倪妮自己都没意识到,她在充盈着金钱和欲望的上流社会中迷失了自己,她不想回家,说自己回去就输了,可不知道留在上海会赢得什么;她和当下的年轻人一样,在愤世嫉俗的情绪下努力的活着,可总是找不到方向,片中那头迷路的牛和结尾挂在阳台上的铃铛作为两处隐喻,设计的非常漂亮,人的一生说了很多,做了很多,可要紧的恰恰是被忽视的那一阵风,影片中倪妮饰演的程天爽在等风来,来送她跳伞,结尾处要等风吹响她的铃铛,好让她能够走出现实生活的困顿。
说到这,非常喜欢影片的结尾,倪妮拖着沉重的行李箱爬完楼梯,穿过窄窄的箱子,走进她狭小的公寓,她把铃铛挂在阳台,面对充沛的阳光,露了一个找回自我的微笑。这个微笑,足以让观众为现实生活赋予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