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哪部电影带给我这样的感觉,《毒战》就像是扑克牌,从很多点都展现出了作品的双面性,一面是枯燥的图案,一面是你不知道的底牌。不过总的来说,这部作品对得起这个片名,对得起这个“毒”字。
既有趣也无趣
被人问到最多的,就是“这片好看吗?”所谓的好看,就是有趣,《毒战》既有趣也无趣,就看你从哪个角度出发了。
有趣之处在于,《毒战》在人物塑造、叙事方式,以及节奏把握上都非常出色。影片开始古天乐车祸,非常抓人眼球,能迅速将观众带入到剧情中来。另外影片也相当于是多线并进的叙事方法,拉原料的卡车、被迫和警方合作的古天乐、躲在傀儡后面的老板们,以及第一视角的缉毒警察,逐步推进,一点点走向高潮,100分钟无尿点,丝毫不会闷。
无趣之处在于,奔着杜琪峰的名头和一班香港戏骨去的影迷会有心理落差,影片非常写实,在缉毒过程中多是公路上对卡车的尾随,动作、爆破场面不多,“重口味”的场景不少。主要出镜的是孙红雷、黄奕为主的内地演员,预告片中出现的香港演员出现在后半部的集体群戏中,让人看的不太过瘾。
既有风格又没风格
香港电影去本土化向内地靠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杜琪峰也不例外,从之前的改结局到这一次以公安为轴心,不明就里的观众会妄下杜琪峰向内地审查制度妥协的定论。放下是否妥协审查制度不说,《毒战》以大陆为背景、主角也有香港警察转换为内地公安,多少会给忠于港产片的观众带来些许不是,但单从风格来看,还是杜琪峰管用的手法,换汤不换药。
在人物塑造上,《毒战》并不像主旋律电影那样可以的夸大正面人物,塑造成高大全,也没有将反面人物刻画成魔鬼的化身,和杜琪峰的其他作品一样,两个主角都是小人物,一方面是基层的缉毒警察,相对应的古天乐也不过是贩毒集团的小喽啰。这边厢沉稳干练,那边厢老奸巨猾,在双方的较量中,不乏猫鼠游戏的趣味和杜琪峰惯用的黑色幽默。古天乐的毒贩形象深入人心,从一开始的贪生怕死,到最后出卖同伙,不由让人感叹毒品虽毒,但还是毒不过人心。
在动作方面,追车和枪战所占比重并不大,但每一场戏都拍的格外认真,并一如既往的真实。大小聋和公安交火那场戏场面并不大,枪声也不多,可还是成功的营造出了紧张的气氛,郭涛和李菁的表演十分让我意外,杜琪峰对演员的调教功夫真不是盖的!
在剧情上则不似以往那般戏剧性,少了几分人物命运的吊诡和遭遇的千回百转,变成了制毒、藏毒的写实和缉毒的平铺直叙,直到影片结尾才又显露出一丝宿命感,算是找回了银河映像的味道。
《毒战》算不上是银河映像最优秀的作品,但依旧让人回味。开始合拍片风潮以来,精华难觅,糟粕甚多,让人不由怀疑香港电影人只会妥协而忘了坚持,到了杜琪峰这则不然。如果以内地缉毒为题材,算是他的妥协,那么在人物塑造、叙事手法等方方面面的特有风格,则是他的坚持。他用这部作品来昭告天下,香港导演北上一样能奉上佳作,同时也为内地的警匪片树立了新的标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