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十月围城》:真正的好电影不会有争议

(2009-12-18 01:59:39)
标签:

十月围城

陈可辛

甄子丹

娱乐

    这是一群义士。

    义士和英雄不同,他们都是平凡人,不会被无端拔高;他们对善恶的区分只局限于自己生活的圈子,而不会像英雄那样有家国情怀;他们之所以为义士,乃是义字当头;他们中有戏班主、赌徒、乞丐、车夫、商人、小贩,为保护一个素未谋面的人奋不顾身,当他们一个个在荧幕上倒下,摧枯拉朽般让我的情绪决堤,我确定了人生最伤感的事不是生离,而是死别。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我脸上一直是湿的,我自认对煽情有免疫力,因此我肯定的说,《十月围城》不煽情,不矫情,很硬朗,有风骨。

    有朋友看过片子后评价为“十年最佳”,即便把范围缩小到港产片,回顾这十年也得一阵子,更何况,肯定一部电影,不是否定其他电影,因此这句话我不认可,但如果在后面加上“之一”二字,绝不为过。香港电影的颓势和减产已经持续多年,小弟所在的“香港制造”群,大家每天都在咒骂,骂导演、骂编剧、骂演员,实际上在漫天的骂声里更多的是对当下港产电影的恨铁不成钢和对繁荣时期的无限怀念。陈可辛拍完《十月围城》在受访时提到“香港精神”,说这种精神在现在的电影人和电影里很难找得到。回味一下确实是这样,如今在荧幕上看到的香港电影以古装动作片、时装枪战片居多,加上越来越多的合拍片,电影里的港味儿、香港人的乐观自信、不屈不挠等等细枝末节的东西,都很难找得到了,用时髦的话来说,这是一个杯具。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空洞,镜头越来越潦草,甚至于合拍片制度诞生以后,某些导演忘了该怎样拍电影,忘了自己曾拍过那么好的片子。而今希望可以借《十月围城》,让香港电影重新振作起来,也作为其他导演日后拍片的标杆。

    《十月围城》的好,不在于它有多大投资、重建百年前的中环等等宣传噱头;也不在于它有多少张明星脸——实际上他们在影片中看起来并不体面;首先在于它有一个好剧本。140分钟的电影,先文后武,文有因,打有果,置身片中的演员,处处是戏,尽管前面60多分钟的文戏稍长了点,却也让观众可以对演员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另外在故事的大框架内,丝毫不显拖沓,而紧跟后面近一半的动作戏,更是让人叫绝,鉴于人物设置的关系,演员在动作上并不像传统功夫片那样有套路可循,更接近于市井厮打,却也拳拳到肉,惨烈程度让人触目惊心,更结合了舍生取义的精神,大大增强了感染力。

    其次在于有一个非常强悍的制作班底,陈可辛、陈德森、黄岳泰、麦国强、董玮……如果这部片子要是给冯小宁拍,就是主旋律,给马楚成拍一准儿成煽情片。影片的主干为众义士在一小时里保护孙中山先生无虞,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形而上或煽情的俗套,好在这些影片都避免了,陈可辛在影片的基调上尽可能的压低,没有太多家国情怀,更多的是对朋友、对知遇之恩的义气,义,是港产片最喜欢的一个主题。因此屏幕上出现的一个个人物大多都是身份卑贱的,但是文戏的有力铺排让他们显得如此崇高,每一个人的死去都让人动容。这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还有就是在演员的表现上。从任达华到李宇春,专业的、不专业的,都尽了最大努力,这能看得出来,没有一个镜头是随意的,没有一个表情是敷衍的。王学圻饰演的商人,角色上的讨巧让他成为了影片的最大亮点,商人的威严、对革命的懵懂、对朋友的侠义,在陈少白被抓前后的判若两人,都被他演绎的出神入化。甄子丹说他等这部片子等了十年,我们也能看到他在影片里的忘我表演,在演技上确实更上一层楼。

影片除了在场景上做足文章和全明星阵容以外,看不到任何大片的范儿,和武林高手总喜欢隐于世外一样,《十月围城》不需要更多奢华的东西来壮胆儿。无论在服装、色彩还是特效上,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正是这样,方显佳片本色!

    小弟在这里就不做剧透了,这段时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同期上映的三枪有褒有贬,正反双方吵的热火朝天,而《十月围城》在上映前的几场点映过后,多位知名的影评老师都不吝盛赞,这很值得玩味,在我看来,真正的好电影会打动每一个人,这样的片子,是不会有争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