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前后后把《贫民富翁》看了4遍,得出的结论是,它在奥斯卡的获奖,就跟影片的主题一样,是“命中注定”。今年的奥斯卡争夺上,可谓群雄并起,《贫民富翁》作为一部小成本独立电影能够脱颖而出并不是偶然的,因为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又一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生活在危机四伏中的你走进影院更想看一部什么样的电影?提名最佳影片的五部片里,不管是《返老还童》、《米尔克》、《朗读者》还是呼声很高的《对话尼克松》,影片的内容都多少有些单一,《朗读者》甚至还略显沉闷,唯有《贫民富翁》集多元化于一身,我们在影片中既能看到《上帝之城》里那样的对落后、野蛮无情的批判,还能看到导演在《猜火车》里对人物刻画的经典手法,又穿插了娱乐性很强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冠冕堂皇与残酷现实的不断交替使观众的神经在浮浮沉沉中得到了充分的快感——这就是娱乐。
当然,我们不能肤浅的把《贫民富翁》简单定义为一部充满娱乐精神的商业片,尽管它的剧本被批老套,尽管结尾是那么迎合观众,尽管我们再也找不到《猜火车》那种味道,但是我们在影片里可以看到导演丹尼保尔的善良和坚持,这足以说明他并没有向好莱坞谄媚,也没有妥协。
同样,我们也不能把它简单的定义为一部爱情片,童年时奔放,成年后内敛,关乎爱情的戏码不多,海誓山盟更少,爱情片不是这么玩的。导演不过是打着爱情的名义来表达三个主人公成长的历程,还有自己对于命运的隐喻和喟叹。电影和写作一样,不用心就没有好作品,在摄影上,除了赏心悦目的美感,还有摄制组操控有度的严谨,这体现在若干个细枝末节上,贫民窟的大全景、小孩儿戏弄保安在房顶让人心酸的“跑酷”、贾马尔带着胜利的光芒高高举起签名照片(好像大卫)、影片结尾的唯美一吻,这些都成了我记忆中隽永的画面。摄影的无可挑剔为影片铺平了通往成功的大道。
尽管哥哥萨利姆不只一次的说“我是老大!”,影片在角色分配上的老大却是贾马尔,其他角色为贾马尔服务,贾马尔为“命中注定”的主题服务。一个明确的主人公和一个鲜明的主题更容易让观众入戏,陪着命运多舛的贾马尔玩“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桥段巧妙的设置让八个答案都变成“注定”,这样还不够,还得搭上一个倒霉的哥哥。萨利姆两次救了贾马尔,第二次他手上握着左轮手枪,枪声响起,他救了弟弟,自己却走上了不归路。木讷的弟弟财色兼收,精干的哥哥被乱枪射死在浴缸里,兄弟俩结局的强烈反差在镜头的快速切换中圆满的完成了对“命中注定”主题的服务。对于萨利姆的死,不能说是悔改,因为他似乎没错过,他的死,是因为他比弟弟多了点权欲,多了点拜金,扪心自问,这两样谁没有呢?不知道观众在对贾马尔抱得美人归欣喜之余是否会给萨利姆的死去留下一声叹息。
电影还未上映,原声碟就早早推出了,充满印度风情的歌曲和配乐会让人很容易就迷上,更让我欣喜的是,音乐在影片中完全不是以“背景”方式出现的,而是和画面糅合在一块,兄弟二人在人生路上每迈出一步,都会有恰当又悦耳的音乐响起。影片伊始的“o_saya”,二人在火车上讨生活那段的“paper
palanes”,两个人重逢时的“latikas theme”,完全代替了对白。最佳配音的小金人今年的含金量最高了。
《贫民富翁》在百老汇的首映场上座率惨淡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不知是八座闪闪发光的小金人没有吸引力还是影迷们都下载看过了,我想说的是,即便你已经在电脑上看过了(甚至像我这种看了两遍的),也还是值得至少在影院看上一遍。
加载中,请稍候......